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创新监管服务“一切为了安全”(2)

2017-08-20 08:12:21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转变监管方式势在必行。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支队党支部发起“头脑风暴”活动,鼓励年轻党员探索化工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服务新模式。

“我们即使每天都在企业里巡查,也根本比不上让企业自查自纠来得更系统,更加容易排除安全隐患。”一直在企业巡检的闵俊伟说出的这句话获得了其他人的共鸣。

经过多次“头脑风暴”,结合工作实际,支队党支部决定有效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把以“管设备”为主的“保姆式”管理模式,向以“管企业”为主的方向进行转变,并形成了一套新的管理模式。支队把“抓手”放在监管企业是否设立管理体系,是否严格按照管理体系运行,人员是否都持证上岗,责任制度是否落到实处等方面。

另外,支队还积极探索分类分级监管模式,在化工区率先组织开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评价体系标准化工作,成为上海全市特种设备监管领域的样板。同时,推进企业安全隐患的自查自纠,推行全面隐患排查试点。通过这项工作,企业主动上报安全隐患40多处,其中有3处属于重大安全隐患,主动补齐各种证照40多起。

突发事件“7×24小时”服务

在支队党支部,不少党员的微信中都置顶着一个“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联系群”。

化工区内所有拥有特种设备的企业相关负责人都在这个微信群中。他们在日常施工、生产过程中碰到的任何困难和问题,都可以在微信群中提出并及时获得支部党员的解答,即使询问的时间是在“8小时”以外。

在节假日期间,化工区企业都在正常生产,有时候遇到压力管道泄漏等紧急情况,企业一般会立即组织力量进行抢修。但是,如果贸然抢修,可能会违反相关程序甚至违法,违规操作还会有造成更大安全事故的可能;如果不抢修,后果可能更难想象。面对企业所提出的这一问题,在一场“两学一做”学习会上,支队党支部经过讨论,提议以建立微信群的方式,实现对企业的“7×24小时”服务。

微信群初建立时,就立下了一个“群规”:保障安全比任何事情都重要。所以,企业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在微信群中告知支队后,应在第一时间组织力量进行急修和抢修。如果支队判断需要办理施工告知,哪怕是节假日,支队也会立马派人过来办理。

对服务的重视让支队党员的工作思路发生了改变。不少队员都表示,“现在想得更多的是如何为企业和园区经济发展服务,想方设法帮助企业达到合法合规,尽快投入生产。”而对于已有13年行政执法经验的郑文婷来说,自己最大的转变是,“现在的工作方式主要是监管和服务,一切为了园区的安全,执法只是一个辅助手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