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创新监管服务“一切为了安全”

2017-08-20 08:12:21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本报见习记者 曹飞

从杨浦到位于奉贤、金山交界的上海化工区,往返150多公里,这是郑文婷每个工作日的通勤距离。在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执法总队化工区支队,像她一样家住市区,上下班需要横穿大半个上海的同事还有不少。

上海化工区29.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着55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由于化工区内部产业关联程度很高,一家企业的产品很可能就是另外好几家企业的原料。一旦因安全原因造成生产停车,将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产生的损失无法估量。

面对安全监管难题,化工区支队在2014年12月成立后的第一时间建立了党支部。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支部始终要求党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其他人对标党员严格要求自己。两年多的时间里,这支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年轻队伍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特种设备审批

“我们来跑”

“我们来跑”是支队入驻化工区后的第一个承诺。

以前,企业办理特种设备行政业务都需要跑到位于市区的市质监局业务受理中心办理,来回折腾不说,有时填错一张表格或者忘记盖公章,还需要往返好几次。支队入驻以后,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了园区特种设备“一站式”服务和归口管理,园区企业终于不再事事都要往市区跑。只要填好相应表格并提交至支队,支队党支部的年轻党员王丹萍和唐懿彧会集中时间前往市质监局完成后续的审批、盖章等工作,解除了企业的后顾之忧。受理服务效率也由原来的一天缩短到半小时。

随着工作的开展,“我们来跑”的范畴越拓越宽。下周一就要施工,而本周四却还未提交申请材料;好不容易交来了申请资料,但错误百出……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支部党员“主动出击”,对自己提出了三个“跨前一步”的服务要求。他们主动前往企业,现场提供协助和指导。同时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简化办事程序,加快设备的登记办证。最多的一次,短短三天就完成了数千台设备的登记换证工作。

安全监管向“管企业”转变

支队进驻化工区之前,不少企业已经习惯于“保姆式”的管理模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具体管理到每一台特种设备,甚至每个安全阀上的螺丝。而在园区里,11名队员要管理接近30平方公里内数以万计的特种设备,这时再采取“保姆式”管理方法,不合理也不可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