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追星揽月 精测妙控

2017-08-18 03:26:25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中心还通过自主创新,努力提高测控智能化水平,来保障卫星安全飞行。在测控机房,科技人员对刚刚研发的“航天器故障预测系统”赞不绝口。通过这套系统,可以对我国所有在轨卫星的温度、电流、电压、功率、压力等5类缓变形参数状态趋势进行中长期预测,基本具备航天器故障预测和早期预警能力,为卫星故障前兆早发现、卫星状态恢复和故障规避提供了技术支持。科技人员自信满满地说:“有了这些新系统,我们就有了‘把脉诊治’的本领,就能更好地为卫星保驾护航。”

天地营救——

让“中国卫星”起死回生

作为幕后英雄,测控人在卫星发生故障时,发起了一场场起死回生、力挽狂澜的“天地大营救”,为国家挽回了重大损失,并催生了一大批重要研究成果。截至目前,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先后成功抢救了10多颗重大故障卫星,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数十亿元

多年以来,中心圆满完成了300多次发射测控任务,而最让测控人骄傲的,却是在卫星发生故障时,那一场场起死回生、力挽狂澜的“天地大营救”。

2006年10月23日,某在轨卫星突发故障,姿态失控,卫星下行信号时有时无,地面发送的遥控指令星上基本不执行,卫星功能丧失。在这种情况下,当务之急就是要跟卫星恢复通信,这样地面人员才能及时了解卫星上的具体情况,也可以让地面的指令被卫星接收。

高级工程师韩忠民临危受命,和同事们反复推敲、精心设计了20余个应急遥控作业。而后,他们通过各种观测手段获得卫星当时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推测出卫星状态,采取对应措施。2006年12月30日,按照卫星测控中心的计算,远望号测量船在南半球上空捕获卫星,成功注入遥控指令。持续了69天的战役,终于让卫星起死回生,科技人员相拥而泣。

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是,这场战役刚刚结束,另一场战役又随即打响。2007年2月3日,刚发射不久的某北斗卫星又出现故障。卫星与地面失去联系,连续17天接收不到下行信号。如果这颗卫星彻底失控,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与上一颗卫星抢救有所不同,这颗卫星压根儿就没有下行信号,连到底在哪儿都不知道,要确定姿态难上加难。技术人员运用刚刚建成不久的某探测系统很快找到了故障星,测控中心立即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迅速组织人员利用雷达、光学等测量设备进行持续跟踪测量,最终准确掌握了该卫星的运行轨道和姿态。

2011年8月,“海洋二号”卫星刚发射入轨后不久,就调皮地翻起跟头持续翻滚。地面指令发送了一遍又一遍,卫星却仍然不听指挥,而且随着转动加快,随时都有解体的危险。技术人员樊恒海提出了新的控制策略和计算方法。终于,在连续45昼夜的奋战下,卫星起死回生,为国家挽回了重大损失,并催生了一大批重要研究成果,受到了国家海洋局、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单位的高度评价。据统计,截至目前,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累计先后成功抢救了10多颗重大故障卫星,为国家挽回了数十亿元的经济损失。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