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细说老北京的“洋楼”

2017-08-16 15:49:58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不过,北京的基督教堂没有了哥特式庄严神秘的建筑特色,而是融入了大量的中国建筑元素。一些教堂做为北京最老的洋楼,能在红墙碧瓦的古城中保留至今,表现出北京人的包容精神和友善,也体现出京城建筑的多样化。

京城多处有“洋楼”

北京“洋楼”比较多的地区在东、西交民巷及崇文门内大街一带。“洋楼”有的是星罗棋布,有的是集中成片。东城至少有两处成片的“洋楼区”,一处在今天的北京站西;另一处在今天的外交部街西口路北。北京站西的这组洋楼在近年还得到了修葺。据了解,该处的七八幢小楼建于清末民初,主要是让修建京奉铁路的洋人工程师和高级管理人员居住,楼与楼之间互无关系,独立存在,很适应欧美人的生活习惯。

外交部街西口路北的这组洋楼是清一色的美式乡村别墅形。这组楼建于1918年,1921年完成,曾是协和医院的高级医生和管理人员的宿舍,是协和医院的配套工程,建设资金是庚子赔款的一部分,故而建得豪华壮丽。这组小楼在一个大院里,各个楼“独自为政”,互不干扰,楼内有供暖、洗浴设备和厨房餐厅,每幢楼的居住面积有600多平方米。由于建筑的洋味十足,曾成为多部电影的外景地。颇受注目的朝内大街81号由两幢洋楼组成,虽为传闻困扰,但是这种形制的楼房在北京是不多的。

老北京的洋楼并非全与洋人有关,像香厂路的泰安里就是一例。这组洋楼与洋人毫无关系,结合了许多中式元素,仿上海里弄式住宅而建,由六栋平面和立面基本一致的二层楼房合围而成。泰安里是北洋政府时期新市区规划的一部分,是香厂新世界游艺场建筑的辅助建筑。新世界游艺场是仿上海大世界而建,故而泰安里建成了石库门式样,在游艺场经商、卖艺的一些人住进了泰安里。泰安里的建筑形式在灰砖黑瓦的平房区内出现,在当时是很显眼的,人们到这里仿佛来到了上世纪的上海。现在泰安里仍保留下来,还有人居住,而且挂上了区文保的牌子。

洋楼并不全是民居,有许多是为银行而建。上世纪20年代前后,不少外资银行进入北京,为了证实它们资本雄厚,往往以银行大楼的规模来显示。于是东、西交民巷出现了多座“银行大厦”,如英国的渣打银行、美国的花旗银行、法国的汇理银行等都在东、西交民巷内盖了大楼,乃至东洋日本的正金银行也在东交民巷内“安家落户”,盖了一座有塔楼的欧式大楼。当年设在东、西交民巷的中国人办的银行也以洋楼展示,如1913年建的盐业银行大楼、1922年建的中国农工银行大楼、1920年建的保商银行大楼、1924年建的大陆银行大楼、1931年建的交通银行大楼及1931年建的中央银行大楼等都气势恢宏。如今,这些大楼中不少被留存下来,有些还是市级“文保单位”,成了天安门广场夜景景观的一部分。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