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香港“巴菲特”的四川情缘

2017-08-15 09:02:52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通过他,累计超过3500名川港学生互访交流——

“香港的学生和家长如何看待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怎样?”8月暑假期间,带着一连串问题,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四川职业学院的12位老师走进香江之畔的港专学院。邀请他们访港的,是有着香港“巴菲特”之称的四川之友协会(香港)会长韩瑾。

韩瑾多年致力于川港两地青年交流交往。自2011年起,连续7年累计已有156批超过2200名四川学生到港交流,55批超过1367名香港学生来川学习实习。在川港青年交流过程中,韩瑾写下了他与四川不得不说的精彩故事。

□本报记者 林卫 梁现瑞 袁婧初心:愿更多学生经香港行远方

香港尖沙咀港晶中心901B室,不足100平方米,这里就是韩瑾2012年创办的四川之友协会(香港)的根据地。

从四川财经学院(现西南财经大学)毕业,韩瑾先后进入银行系统和公务员系统工作。1993年来到香港,从海外进口电子零件重新分装后卖到内地,韩瑾赚到了第一桶金。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来袭,韩瑾试水投资港股。从1997年以来,他在股市上的回报率已经超过了巴菲特。

从四川走出去的韩瑾又把目光投回了四川。2010年4月,他投资创办了四川长江职业学院。韩瑾比谁都清楚,这所民办高校要办出特色,就要利用自己在香港的优势。

在韩瑾的努力下,2011年,首批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学生赴港。此后,连续7年,来自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等高校的学生纷纷加入“四川大学生香港行”的行列中。

回望当初,韩瑾说:“就想让更多学生参与到香港行,接触、体验、经历不一样的人生,经香港而行远方,开拓视野而立观世界之志向。”坚持:每个学生团都要亲自带队

2011年,第一个四川大学生赴港交流团成行。吃住行成为摆在韩瑾面前最现实的问题。

“香港的酒店价格是海鲜价,今天500元,明天1000元。”为让赴港交流长期化,韩瑾买了一套60余平方米的住宅,设置了4个房间15个宿位,将它打造为温馨的“长江之家”。

投入的不仅是财力,太平山、浅水湾、维多利亚港、香港大学……每个交流团每个点位,韩瑾都要一一安排。

不仅如此,每个学生团队,他都要亲自带队。在中环,他跟同学们坐在香港终审法院的阶梯上,跟他们讲解香港的法治传统。在港大,他跟同学们漫步在依山而立的校园,向他们介绍赴港学习的要求和流程……韩瑾坦言,他非常享受和年轻人的互动交流。

在韩瑾看来,川港两地的交流最终是人与人的交流,要让年轻人影响年轻人,要建立起香港和内地的正向互动,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感动:在香港遇上最美丽的人

按照惯例,每一个访港的四川学生,都会在韩瑾不足100平方米的办公室分享心得。

来自乐山师范学院的李志冰短短5天行程就感受到了香港学生的友好,“香港同学知道我们找不到路,主动带我们去一个又一个的地方,直到很晚才依依惜别。”

“我看到了香港政府实践环保理念的成品,他们运用各种措施让节能最大化。”智能办公室、混合通风系统、风力发电机、活动式垂直遮光装置、雨水回收处理、屋顶绿化……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余陈美列举了诸多香港环保举措。

这样的分享交流会上,韩瑾总会拿出一个大笔记本,认真记录每个同学的讲话。每个人讲完,他又会简短地点评两句。

“和蔼的韩总,是(我)去香港遇上的最美丽的人。”四川师范大学的赵洵在她的访港记事感悟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感慨:这辈子“最得意”的事

与“长江之家”遥相呼应的,是位于四川长江职业学院的“香江之家”,专为来川交流访问的香港大学生敞开。

2014年受邀来到四川实习的香港青年庄文杰,就曾住在“香江之家”。短暂的暑期实习让他萌生了创业的想法。现在,他在香港已经拥有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小公司,带领着7个人创业。

扎根两地青年交流工作多年,韩瑾认为川港两地青年交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0阶段为交流互动,主要是开展活动、进行互访;2.0阶段即正在推动的交流实习,加深彼此了解;3.0阶段将鼓励两地青年创业。

年过半百的韩瑾感慨万千:从最初的门外汉做起了国际贸易,然后依靠指尖敲键盘成就财富人生,“除了这两件事,我这辈子最得意的就是通过自己有限的资源创办了四川之友协会,拓展了无限空间。”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