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香港“巴菲特”的四川情缘

2017-08-15 09:02:52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在韩瑾看来,川港两地的交流最终是人与人的交流,要让年轻人影响年轻人,要建立起香港和内地的正向互动,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感动:在香港遇上最美丽的人

按照惯例,每一个访港的四川学生,都会在韩瑾不足100平方米的办公室分享心得。

来自乐山师范学院的李志冰短短5天行程就感受到了香港学生的友好,“香港同学知道我们找不到路,主动带我们去一个又一个的地方,直到很晚才依依惜别。”

“我看到了香港政府实践环保理念的成品,他们运用各种措施让节能最大化。”智能办公室、混合通风系统、风力发电机、活动式垂直遮光装置、雨水回收处理、屋顶绿化……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余陈美列举了诸多香港环保举措。

这样的分享交流会上,韩瑾总会拿出一个大笔记本,认真记录每个同学的讲话。每个人讲完,他又会简短地点评两句。

“和蔼的韩总,是(我)去香港遇上的最美丽的人。”四川师范大学的赵洵在她的访港记事感悟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感慨:这辈子“最得意”的事

与“长江之家”遥相呼应的,是位于四川长江职业学院的“香江之家”,专为来川交流访问的香港大学生敞开。

2014年受邀来到四川实习的香港青年庄文杰,就曾住在“香江之家”。短暂的暑期实习让他萌生了创业的想法。现在,他在香港已经拥有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小公司,带领着7个人创业。

扎根两地青年交流工作多年,韩瑾认为川港两地青年交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0阶段为交流互动,主要是开展活动、进行互访;2.0阶段即正在推动的交流实习,加深彼此了解;3.0阶段将鼓励两地青年创业。

年过半百的韩瑾感慨万千:从最初的门外汉做起了国际贸易,然后依靠指尖敲键盘成就财富人生,“除了这两件事,我这辈子最得意的就是通过自己有限的资源创办了四川之友协会,拓展了无限空间。”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