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绵阳市朝阳街道探索社区工作新模式——轻装上阵 社区工作去行政化

2017-08-14 07:19:07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8月10日上午,53岁的退休工人何青,早早来到绵阳市涪城区花园南街上,她和十多个喜欢文艺的老朋友约好了,要在这里排练新的节目,准备参加社区文艺汇演。

短短几个月的工夫,朝阳街道花园南街社区已举行了多次汇演活动,受此带动,社区里的文艺团队也由一支增加到四支,争相排练新节目。

这让花园南街社区党委书记毛云华感到欣慰——最近三个月来,她和五位同事每天都要在辖区内各小区“溜”上几遍,找楼栋长、居民聊天,而“聊出来”的几个活动都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给社区带来变化的,是朝阳街道5月启动的社区工作去行政化、去机关化。□本报记者 祖明远

不能成为政务服务中心的“缩小版”

何青们排练的场所,是花园南街社区过去的办公室。这栋三层小楼现成为排练室、阅览室和社会组织孵化器,供社区志愿组织免费使用。而包括毛云华在内的九位社区工作人员,则在两条街之外租了一间办公室,面积也从150平方米缩小到70多平方米。

过去,这栋小楼里还分设了六个服务窗口,“社区居民来办事,就到相应的窗口办理,如果负责的工作人员有事不在,那就得多跑几次。”毛云华坦言,“不算很忙,大部分时间能做到‘朝九晚五’按时上下班。”

因为对接着民政、计生、残联等19个部门的具体工作,社区其实是社保、婚育等办事项目的“最前端”。社区服务中心六个服务窗口,每位工作人员守着一台电脑,等待群众上门办事,“就像政务服务中心的‘缩小版’。”毛云华说。

在朝阳街道党工委书记尹阳眼里,这种行政化、机关化的作风,已成为当前社区工作的主要阻力。

因此,从5月起,朝阳街道选择了两个社区进行“去行政化、去机关化”的试点。“第一把火”就是要求试点社区的办公区域不能超过总面积的10%,要把90%面积用作党群活动阵地。而在另一个试点——临园路西段社区,则取消了社区党委书记和居委会主任的单独办公室,6个人挤在一间1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集中办公。

三分之二工作人员要到社区走访

根据试点要求,大部分社区工作人员要走出办公室,到社区走访,而一个社区工作人员往往不到10个人,超过三分之二的工作人员要走出办公室,窗口服务怎么办?

为此,花园南街社区把过去的六个窗口压缩为两个,同时打破以往专人负责的格局,要求三位窗口工作人员,每位都要熟悉全部19个部门的办理业务。

为此,社区还梳理了一个办事模板,把社区承办的12项具体业务流程都打印出来,放在窗口供工作人员和办事群众参考。“其实是对各个部门下发的文件进行‘提炼’,只留群众办事所需的‘干货’。”毛云华说。

现在,花园南街社区窗口只需三个工作人员就能负责,而剩下的6个人则全部要求走出去。每个人“承包”几个小区,负责了解小区的治安、环保诉求等。

现在,每天早晚毛云华都要在自己负责的小区里溜一圈,每次都要一个小时。在两个多月的走访中,毛云华收获了不少社区工作新主意。在和一位大爷的聊天中,毛云华发现许多男同志更喜欢看电影,就改造社区一间办公室,准备作为社区电影放映室。为了预防社区物业纠纷,通过社区微信群和QQ群,很快就有一位法律从业者主动承诺,将为社区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

绩效考核给社区工作人员添动力

46岁的徐金华在花园南街社区工作了八年。过去她只负责退休人员的相关手续,对接的是1100多名退休人员,而现在则接手了社区全部的窗口服务,服务对象扩大到了1.7万人,现在每天接待群众办事可达50人次,现在的日常工作强度,相当于过去一年中最忙的年底阶段。

同样的,在外走访的社区工作人员也更忙了。以临园路西段社区为例,要求工作人员每天早晚要到各个小区走两遍,再加上不时开展的各项集中整治工作,大家下班时间普遍推迟了1-2个小时。

为了减轻工作量,也让群众少跑路,临园路西段社区开通了微信服务号,公布相关事项的办理流程,还开展网上答疑。

而最关键的则是改善待遇。社区工作人员有两种身份,一种是专职工作人员,一种是公益性岗位,前者工资稍高一些。而现在工资跟随岗位计算,例如窗口工资系数为1.0,而走访人员则为1.2-1.3。今年朝阳街道将新增开支20多万元,用于提高30多位社区工作人员待遇。同时还将改进绩效考核方法,由以往以身份定工资的做法,变为“以岗位定工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