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一座“无山无水”的公园叫人舍不得离开

2017-08-13 08:08:17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本报见习记者戚颖璞本报记者陈玺撼

上海对外开放的郊野公园已有4座,9月第五座嘉北郊野公园也即将开园。作为土地整治的手段之一,郊野公园不仅要通过生态整治为市民提供绿色生态空间,还要为农村发展提供“造血”功能。

2015年10月首座开园的金山廊下郊野公园具有示范意义,经过两年不到的发展,廊下镇逐步提升乡村活力。这一座“无山无水”的现代农业园区,被称为不像公园的“公园”,自开园以来,居然吸引了上百万名游客,更吸引了一群人在此扎根,安居乐业,舍不得离开。

郊野公园带来人流与人气

早在2011年,廊下镇就被列入市级土地整治项目,经过“田林水路”整治,农村环境、农业生产有所提升,但下一个难题来了,农村空心化问题如何解决?在廊下镇因一次契机走上郊野公园之路以后,这个问题有了初步解决方案——郊野公园的牌子可以为廊下“引流”。而廊下人认为,只有在游客中有口碑,“一次客”变成“回头客”,才能形成持久客流和人气。

于是,万亩良田开始种上带有图案的彩色水稻,农家丢弃的小物件制成了工艺品,白墙黛瓦观音兜重现农舍,田园马拉松成了每年固定的特色活动……良田闻稻香,池塘听蛙叫,人们心目中可望而不可及的“外婆家”近在眼前。

开园后客流量带来的变化,住在廊下镇中华村77岁的李菊观阿婆感受颇深。“以前邻居们都愁自家田地里的菜吃不完,现在来的人多了,大家经常收了菜就卖”。李菊观说,农民们额外赚了一笔收入。受益于廊下的变化,她两个儿子也未曾离开这片土地,不像其它村的孩子往城里跑。

11年前,锦江集团承租了中华村19栋农舍,李菊观家是第一户。所有出租农舍可提供160个床位,给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创造了50个就业岗位。尽管条件不比酒店,但开园以来,村里的住宿率还是有所提高。鸡鸣狗吠的田园风光,成了城里人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一对来自上海城区的老夫妇,每个月总会花一半时间租住在中华村,住久了还向上海锦江中华村农家乐副总经理郭风妹提议,租用一亩三分田体验农耕生活。

“我们会考虑客人的需求作进一步转型。”尽管忙得不可开交,郭凤妹对中华村农家乐仍不遗余力,去年,她所在的锦江中华村农家乐餐饮销售额同比增长25%,成为主要收入渠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