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赏菊:人巧不敌天真(2)

2017-08-13 04:16:55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很多画家都曾把《芥子园画谱》作为绘画启蒙的范本,如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陆俨少等,可见《画谱》内容之博大精深,但正所谓“似我者俗”,临摹者可以做到熟能生巧,但人巧不敌天真,具有灵气的作品必然要在纯熟的技巧之上融入画家独特的精神气质。就画菊而言,这样的佳作不胜枚举。

明代“青藤画派”鼻祖徐渭以泼墨大写意著称,他的泼墨牡丹、泼墨葡萄驱墨如云,堪称经典。郑板桥有一方刻着“青藤门下走狗”的印章,齐白石也曾用诗句来表达对徐渭的推崇之情,可见徐渭天资之高。但徐渭虽有“眼空千古,独立一时”之才,却一生孤苦伶仃。他早年丧父,中年丧妻,一生钟爱的藏书最后落得变卖殆尽,因此,他只能将自己的积郁融注于笔端,留下了一幅幅惊世骇俗的作品。试看他的《花卉图卷》,画中有墨菊一段,以竹枝为衬,笔墨淋漓,花朵错落有致,意境则在似与不似之间。图右侧题诗一首,诗画一体,把“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的徐渭的一生融为了一株东篱晚香。

清初画坛“四僧”之一的朱耷,号八大山人,系明皇室后裔。明朝灭亡后,朱耷内心悲愤,便隐姓埋名,后遁迹空门,潜居于山野。其人生之坎坷与徐渭颇有相似之处,因而在画作上也多有心照不宣。试看朱耷的《瓶菊图》,画中以一株野菊花的枝叶为表现重心,而把花朵放在次要地位,这种主次颠倒的手法和徐渭画作中那种“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表现力可谓异曲同工。此外,画中插花的瓦罐无疑让人眼前一亮,瓦罐所占比例看似喧宾夺主,却使画面效果出人意表,几道柔韧自如的线条加上几笔有意无意的点擦,使瓦罐颇具质感,好似瓶身挂有一层淡淡的泥土。与朱耷早年狂放不羁的绘画风格不同,这幅创作于其晚年的《瓶菊图》给人以洗净铅华的安详之感。晚年的朱耷开始研究庄周哲学,多次以“游鱼”为主题进行创作,以寄濠濮间想。思想的转变使他渐渐磨去了以往创作中的那种狷狂,不禁让人想起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所描绘的那种超迈的典雅——花落无语,人淡如菊。

除了徐渭和朱耷,中国美术史上还有很多蕴藏着画家精神气质的菊画佳作,如明末清初“常州画派”开山祖师恽南田的没骨菊花。恽南田画菊很少勾勒,多以水墨着色渲染,用笔含蓄,天趣盎然,达到了“惟能极似,乃称与花传神”般形神皆备的境界。再如“清末海派四杰”中吴昌硕的菊画,吴氏参透了书画一体的奥妙,将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以及章法体势等融入绘事,使笔下《菊石图》《秋菊图》等作品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风格。此外,明代沈周的《盆菊图》、清代虚谷的《菊花图》等,都是匠心独运的佳作。概言之,这些作品之所以能够超越时空,动人心魄,不只在于其所展现的炉火纯青的技巧,更在于它们不加掩饰地袒露了画家的真性情,令后人能在艺术作品之外品味到艺术家的个性与人生。

(作者:华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