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赏菊:人巧不敌天真

2017-08-13 04:16:55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丛菊图(中国画)

花卉图卷(中国画·局部)徐渭

菊石雁来红图(中国画)赵之谦

翠竹黄花图(中国画)王彀祥

兰竹菊图(中国画·局部)王铎

菊花图(中国画)虚谷

菊寿图(中国画)齐白石

菊石图(中国画)吴昌硕

瓶菊图(中国画)朱耷

瓶菊图(中国画)王时敏

【艺境观象】

菊是中国花鸟画的常见题材,不仅因其具有典雅、高洁的审美价值,更在于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托物寓感的象征。中国花鸟画的灵动常体现在以静写动,以形写神。就画菊而言,《芥子园画谱》(下文简称《画谱》)中所概括的“四不”与“四放”尤为精当。

清代沈心友、王概、王蓍、王臬在《画谱》中将画菊概括为“四不”:花,须低昂而不繁;叶,须掩仰而不乱;枝,须穿插而不杂;根,须交加而不比。细细品味,“四不”既是对画面局部的要求,也关涉整体构图。菊花的形态往往是枝叶相掩,因此,“叶之不乱”与“枝之不杂”实为相辅相成。那么,画菊时应该怎样安排花、叶、枝、根才能合乎章法呢?《画谱》给出了三个步骤:第一步,“菊之根枝,先于未画花叶时朽定”,所谓“朽定”,即以碳笔拟定草图。也就是说,画菊时应先大致勾勒出菊的枝和根,然后再根据枝根方向和这一株菊花的大致布局添写花叶。第二步,“俟花叶完后,始为画出”,即在花叶完成后,再将炭笔勾勒出的根枝完善。第三步,“根枝已具,再添花叶”,即根据大致成形的构图,在局部点缀花叶,以求得更为完整的画面效果。概言之,画菊须经过“整体勾勒”“局部刻画”“整体添写”的过程,才能避免出现叶少花多、枝强干弱、花不应枝等问题,形成花叶相掩、根枝交错的层次感。

菊之逞姿发艳在于花,而花之蓄气含香又在乎蕾。如果说“四不”塑造的是菊在空间布局上的整体感,那么《画谱》中对菊花花蕾绽放状态的区分,即半放、初放、将放、未放,则是为了呈现出菊花在不同时间段上的形态。这“四放”乍听起来区别并不明显,但《画谱》却将这只可意会的分殊描述得妙趣横生:所谓半放,即花绽放未满,因此侧看尚能看到花蒂,此时的花蕾呈“嫩蕊攒心”之势;所谓初放,即花苞始破,花瓣已经舒展开来,此时的花蕾呈“握拳伸指”之状;所谓将放,即花瓣已经微微开始变色,但花蕾尚未绽放,因此花萼尚有余香;而所谓未放,即紧闭的花骨朵,此时的花蕾“蕊珠团碧”“众星缀枝”。其实,这四种姿态还不足以涵盖菊花绽放的多彩过程,但《画谱》对花蒂有无、花瓣颜色等方面的提点,无疑启迪了画家,使其能在创作中举一反三,将这“四放”演化为菊花的千姿百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