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航模队:业余队走上全运会赛场

2017-08-12 05:48:01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山西航模队。

比赛中队员在调试航模。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人人都是运动员,这原本只是一种理想化场景,而多年全民健身理念的推行和第十三届天津全运会让这种场景变成现实。相比更加专业的竞技体育项目,本届全运会新增了19个群众比赛项目,成为本届赛事最大亮点,这也是国家体育总局推动全运会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设立群众体育比赛项目,意在让更多“草根选手”也能参与到全运会这一体育盛事中来,在全国性赛场上展现风采。

我省也按照要求组队参加群体项目的全运会比赛,其中就有时隔24年再回归全运会的航空模型项目。山西航模队全员都是来自全省的航模爱好者,对于他们来说,能站上全运会决赛的舞台,就是很值得珍藏的回忆。虽然是业余选手,可他们对航模的热爱绝对不业余。

一支以爱好者组成的航模队

原本,山西是有专业航模队的,于1976年建立,当时有40多人,在全国也属于中上游水平。1978年-1984年,是航模发展最火热的时候,但受1989年奥运战略影响,1993年航模最后一次出现在全运会上。直到今年,航模才重回全运会的舞台。山西省航空运动协会副秘书长王浩一听说消息,就立即着手组建队伍。

从有到无还容易,从无到有则是困难重重。头等难题就是找人组队。谁有能力有资格代表山西出战呢?由于航模和科技紧密相联,是个需应用新技术和新理念的技术活儿,即便是以前的专业选手也未必能掌握。因而,参赛队员只能在爱好者中来选拔。然而,让人沮丧的是,可选范围并不大。据王浩估量,全太原市范围内的航模爱好者只有130-150人,全省也才六七百人。时间紧任务急,作为昔日的专业队选手,王浩先从自己的人脉开始扩散传播,寻找有实力的航模爱好者。

选拔难的另一个原因是,很多爱好者还处于较低水平,如何做规定动作,很多人都没有概念。最终选定9人参加3个小项的比赛,其中年龄最大的70岁,最小的才刚上初二。即便组队成功,也依旧有遗憾。王浩说,有些人技术很高,但时间不允许参赛;也有些人能力强,但年老体弱,实在不适合参赛。就拿年龄最小的运动员蔡佳晟来说,当初为了能留他参加全运会,王浩和他的家人老师反复沟通才终于留下了这个实力小将。

解决了组队的难题之外,备战全运会还有多个难关要一一攻克。接下来,就该采购航模器材了。由于航模重回全运会的消息一经传出,各个省份的航模队也都在做同样的工作,这就让航模器材成为香饽饽。“说是采购,到了最后就是抢购了”,遥控器、发动机、半成品飞机等都需要购买,精品的飞机更是很快就被抢购一空。如果买器材,还得通过人脉和关系央求供货商提前预留才行。“到了后来,我觉得供货商也成了统筹分配了,这个省分给多少,那个省分给多少”,王浩说。这样一来,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航模队有些器材没有买够量,得节省着用,训练捉襟见肘了。

和专业队不一样的训练强度

在全运会预赛中,我省太原航空运动学校组队参加了二对二遥控空战(P3Z-4,双人组)、遥控涡喷特技飞行(F4J)、遥控留空时间滑翔机(P5B+S8D-P)3个小项比赛,全部取得参加全运会决赛资格。然而,由于全国高手如云,山西航模队还是因为技术实力差距和经验不足等问题,只获得第十、第十一、第十二的成绩。

“现在,我们的水平处于全国中游偏下,全国只要少数省份还有专业航模队,因而各个项目的金牌基本上都是专业队。”王浩叹一口气,这也是没有办法。毕竟,临时组建的队伍和专业队伍还是有区别的。

备战全运会的另一个难点在于时间紧迫。王浩介绍,如果有专业队,至少提前一年就开始备战全运会了,每天基本上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训练,而这次给山西航模队留下的时间只有两个多月了。其中,选拔业余爱好者、采购器材都要耗费时间,而组装模型更是一项耗费时间和精力的环节。

因为航空模型是非常精细的,每一个组装环节都要做到细致,否则一个马虎就可能导致坠机,而模型的细致程度也直接和飞行操控的难易程度相挂钩。因为要细致,所以耗费的时间更多,即便组装好了,调试也是很重要的一环。之前备战全运会,山西航模队每天7:00就开始训练,15:00开始组装飞机,17:00-19:00又开始训练飞行,晚上则继续组装。王浩无奈地解释:“组装模型和训练是交叉进行的,过去是冬天组装,春天在外场训练,现在没办法,只好通宵达旦地抓紧每分每秒。”

据王浩介绍,为了节省时间,运动员们干脆进行流水作业,一个人负责装机翼,一个人负责装机身,一个人负责装发动机,即便是大家总动员,一架相对简单的空战飞机要耗费2-3天,像王浩操控的相对复杂的P5B滑翔机,则一直都在不停地组装和调试,这个项目也是他之前从未飞过的。

解决了这些难题,训练强度也难以达到高强度水平。说起这个,王浩说,这就是业余队伍的弊端了,“因为参赛队员有各行各业的,有的退休了身体不好,有的在工作,还有的在上学”。和专业队不同,在专业队各项事务都是为比赛而铺路的,队员也能一门心思训练,“尽管大家训练都很积极,但总是会受到社会、家庭、单位等因素的干扰,不能全身心投入,因而达不到比赛要求的长时间高强度训练”,王浩说,“大家能发挥成这样已经不错了。如果训练效率再高一点,时间再长一点,还是有可能拿奖牌的。”

和专业队一样的使命感

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专业队和业余队怎么可能一样?至少,在现阶段,业余玩家还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尽管训练辛苦,比赛也很艰难,这支山西航模队也是首次参加全运会,不过“大家的积极性都非常高”。说起来,这完全是受到航模时隔24年重回全运会的鼓舞。

“怎么说呢?这个消息让航模爱好者非常振奋,这说明国家开始重视这些群众体育项目了,将来肯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王浩分析说,“大家都有一种使命感,希望通过自己刻苦的训练能给将来山西航模做出一点贡献,大家想的不仅仅是这次比赛,而是看得更长远。”他们将这次全运会看成一个契机,希望它对航模运动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所以即便是业余队,大家训练时都非常积极主动,只要有点时间一定是会全力以赴的。在训练时,大家也都相互帮助相互促进,“这让我很受感动,因为一般都是专业队才会劲儿往一处使,没想到我们这支业余队伍也能有这样的情形。”王浩坦言,“说到底也是一种荣誉感吧,出去了代表的是山西。”

集训期间,山西航模队的训练生活都在太原航空运动学校进行。不少航校的老“航天人”利用训练间隙给新“航天人”传授比赛经验,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总裁判长王宝庆和全国航模事业突出贡献奖获得者、中国航模队原教练、山西省航模队总教练王左明就是这样热心的老“航天人”,对晚辈可以说倾囊相授。

走进全运为的是推动航模发展

如今,全运会的航模决赛已经结束了。但显然,群体项目进全运的影响并没有结束。

对于这次比赛的意义,王浩有自己的理解:“至少通过这场比赛,能让航模爱好者们有个清晰的目标,以后飞行要往训练飞行的方向走,完善自己的动作,让大家都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技能,为下一届全运会提早做准备。”

对于未来,王浩希望全省的航模玩家都能以此为目标,珍惜全国航模锦标赛的机会,让航模能够更广泛地推广。将来,可以在全省范围内选拔合适的苗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让山西航模队实现年轻化,“如果平均年龄为20-30岁就最好了”,王浩做着关于未来的设想。

本报记者 韩雪冰

述评

群体项目进全运是全民健身的胜利

19个群众比赛项目走进全运会,分别是:攀岩、轮滑、羽毛球、乒乓球、龙舟、马拉松、气排球、围棋、象棋、国际象棋、桥牌、国际跳棋、舞龙、柔力球、太极拳、健身气功、笼式足球、航空模型、航海模型,共计126个小项。这19个项目集时尚流行、群众基础、民族传统、智力竞技和科技体育于一体,尽最大可能覆盖到各个年龄阶段,顾及到各类人群的兴趣爱好。群体项目进全运,这是破天荒头一次。

这意味着我们身边的健身运动达人,某一天也很可能成为一名“运动员”,踏上专业赛场,为山西省争金夺银,为家乡父老增光添彩。人人皆是运动员,这简直就像恢复高考一样,有着创世纪意义,对于全民健身理念的推广无疑是极大的鼓舞。

更重要的是,所谓人人皆是运动员,不是每一个人必须都站上全运赛场或者奥运赛场,而是说,每个人都有乐于参加、擅长的运动项目,每个人都自觉选择健康、积极、阳光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会为赛场上的冠军、英雄喝彩,更会为自己的“更高更快更强”而骄傲。“全民健身”不是一个理念,而是一个事实;“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个结果。

本报记者 韩雪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