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读璀璨文明史 做自信中国人(3)

2017-08-11 08:52:25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传统文化的新认知

尽管是普及性读物,但它融入了作者的研究心得,也吸取了海内外中华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厚重的学术底蕴决定了本书资料的准确性、内容的科学性和观点的权威性。主编袁行霈教授的“写在前面”,就是一篇昂扬奋进又充满诗意的文字,既饱含着对中华文明的深厚情感,又积淀了作者对中华文化的深刻认识。

“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具有比血缘更强的凝聚力,她把全世界中华儿女的心联结在一起”。中华文化包含着浓厚的人文精神……中华文化所崇拜的是祖先,注重的是祭祖;或者崇拜那些为民族的生存以及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非凡贡献的人。大禹、李冰父子、诸葛亮、岳飞,都有祭祀他们的庙宇,但他们却是人而不是神。因此,中华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以人为主体的文化,以人伦为核心的文化。

中华文化又是尚群的文化,崇尚群体利益。小到家庭,大到国家、民族,都是“群”。个体是“小我”,是私;群体是“大我”,是公。尚群就是先公后私、大公无私,为了群体的“大我”而克制个体的“小我”。“敬业乐群”中的“乐群”这两个字也很能代表中华文化的这一特点。以众人群处为乐事,以合群为优点,以顾全大局为美德。

中华文化又是一种平和的文化。所谓“平”是注重平衡,所谓“和”是注重和谐……平和的文化精神,渗透到人和人的关系中,使我们的文化特别注重人的和睦相处,以达到人际关系的平衡……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本身就是多个民族和谐相处的大家庭。

中华文化又是自强不息而又开放兼容的文化。“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卦》)中华文化延续了几千年从来也没有中断,靠的就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然而,自强并不是自我封闭。老子早就说过“容乃公”(《道德经·十六章》),意思是说能兼容才称得上是公,大公才能使天下归心。“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卦》),意思是说要同大地一样有负载万物的宽厚美德。因而中华儿女胸襟博大,敢于、乐于也善于吸取外来的文化以丰富自己。

中华文化和中国人

中华文化就在我们的生活里,中华文明就在我们的血脉中。正如袁行霈先生所言:“我们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当我们喊出第一声‘爸爸’‘妈妈’的时候,当我们第一次拿起筷子吃饭的时候,我们就参与了自己民族的文化行为。我们每个中国人都生活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中,并以自己的言论和行为显示着这个传统的特色。”

金庸先生以《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为题为本书繁体版作序,他说:“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正是这许许多多东西,以及其他无数类似的东西所组成的。并非因为我们是黄皮肤、黑眼珠、黑头发,这才是中国人。”金庸先生向读者推荐本书时说:“这许许多多小事大事,组成了一张广泛的中华文化之网。我们中国人都熟悉,但大多数人不明所以,说不出它们的来龙去脉”,《中华文明大视野》,“就是向我们介绍深入在我们生活之中的中国文化,亲切、简单,而又具权威性”。(魏钢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