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农民工不站马路渐成新常态(3)

2017-08-10 08:42:07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刘涛还表示,目前集散中心的用工信息量还不充足,信息转化匹配度还有待加强。“因用工招工的结构性矛盾,刚需上是用工信息不足。有些临工不愿进厂,不愿做长期工,这些情况加剧了信息匹配的难度。我们还需进一步拓展信息,定期规模化的月度双选会需要加强。”

特色建“家”,农民工更有归属感

集散中心的临工登记表上特别设计了“政治面貌”一栏。

2016年初,合肥市包河区常青街道党工委以强化临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为目的,将凌大塘集散中心纳入非公党建领域。党支部书记由宋凡担任,目前有3名支委和23名临工党员。

今年55岁的淮北人郭吉玲是集散中心党支部临工流动党员之一。三年前,他来到合肥,一边陪伴在安徽建筑大学上学的儿子,一边在各个集散中心找临工。“合肥的十几家集散中心大部分我都去过,后来一个工友介绍我到凌大塘来,说这里服务好还容易找活,我感觉确实不错,就天天来这边。后来书记发现我是党员,就让我加入到他们的党支部,真的很幸运。”

在常青街道有关负责人看来,除了“工棚里的党建”,集散中心志在打造一个临时工的“家”。 “最初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终于摸清方向了。临工从不理解到积极配合,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社会各界的认可,都让我们充满干劲。”宋凡欣慰地告诉记者。

不过,宋凡同时表示,这条服务民生的路还很漫长。在做好凌大塘集散中心“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升级的同时,保障四大业务模块成新常态:临工不站马路新常态;临工专项培训新常态;开拓市场多找匹配的用工信息新常态;党建、工会等亮点工作新常态。

“我们希望能将这里打造成一个人力资源超市,最理想的状态是临工不用到集散中心来,我们匹配好双方的信息,打一个电话,第二天临工就可以直接上班了。”刘涛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