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农民工不站马路渐成新常态(2)

2017-08-10 08:42:07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据安徽巧渡阳光民生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宋凡介绍,在集散中心成立之前,每天大约有400多人在此聚集,越过安全线,站在马路边,人最多的时候能绵延三四百米,严重阻碍交通。“他们生怕站远了等用工方的车子来了抢不上前,都争着往前站,最后都站到马路中间去了。现在,没有一个人再去站马路。”

宋凡表示,有这样的效果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劝导入内”的工作方面有精细举措。

集散中心成立了专职劝导队伍,配备了5名态度亲和、劝导经验丰富的专职劝导人员。他们将劝导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梳理成一本《劝导引导业务指导手册》,以提高劝导人员的业务能力,并对其进行量化考核,时间段也由早高峰集中劝导发展到全天候随时劝导。

同时,集散中心从临工中遴选了一批具有影响力、支持中心工作的“临工头”加入编外秩序维护员团队。

前来招工的车辆同样有着非常精细的流程化管理,杜绝随地停放、在马路上拉人等现象。

精心服务,农民工主动入内

从外面看,临工集散中心是一个占地约500平方米的彩钢瓦大棚。棚内地面整洁,没有一点垃圾。一块高约2米的电子显示屏上滚动发布着各种用工信息。集散中心旁边设有1个早餐服务区和2个厢式公厕。

集散中心的工作人员把一摞厚厚的登记表拿到了《工人日报》记者面前。登记表分为用工方和临工两大类。临工又有木工、瓦工、电工等更加细致的不同工种分类。据了解,来这里找工作之前,每一位临工都要填写基本的身份信息和自身技能、工种等,还要提供身份证复印件。而用工方则同样需要登记单位基本信息、招聘工种、用工数量、招聘要求等。

截至目前,凌大塘集散中心已登记在册临工2187人,登记率达90%以上,已发布超9万个用工需求信息,备案系统内的临工人均收到过10次左右的信息,每天的用工对接成功率超50%。被邀请主动上门登记备案的单位有400家,近50家成为优质客户,月度提供信息均超400个,需求主要体现在砸墙、打扫卫生、装卸、杂活、泥瓦工等岗位。

“单位用工规范,临工无投诉,满意度超95%,一次对接后双方后续自动对接的不在少数。”凌大塘集散中心党支部支委刘涛说。

为了保证临工接活的可持续性,集散中心免费开展包括电焊工、电工、装饰装修工3种专业在内的技能提升培训,100多名农民工参加了培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