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高校智库,如何与国家发展同步(教育眼)(2)

2017-08-10 06:37:32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理想的智库研究,是集搞好学术科研、服务国家战略、提升公共认知为一体的。近年来,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重大战略中,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身影也越来越活跃:

厦门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依托“一带一路”相关研究机构,展开了对双多边机制下的区域合作研究,涵盖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等多重维度;南开大学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对区域经济学理论创新、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产业转移等进行针对性政策研究;东北大学与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联合成立了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破解改革发展难题提供智力支撑……

如何破解低水平重复化研究?多学科深度合作,注重学科特色、地方特色

中央强调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之后,“智库”一时之间成为热门词汇,许多高校智库“应运而生”。但事实上,许多学校对智库的战略定位、运行模式、治理结构等还是“一头雾水”。于是,也就出现了一些低水平、重复化,只有政策阐释、没有创造建议的研究报告。

要为国家发展做战略性、前瞻性、储备性研究,单枪匹马是干不成的。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秘书长郑雯说:“社会问题的现实复杂性决定了政策研究必须跨学科发展,必须打破各研究主体之间彼此屏蔽的壁垒。”

郑雯所在的团队,自2012年以来,连续5年完成“中国网络社会心态调查”,对全国范围内的深度社会心态及演进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并建设起大数据分析指标库与词库,对国家网络空间建设提供了咨询参考与决策依据。

“我们的团队整合了新闻传播学、社会学、政治学、计算机等专业的优势资源,对数亿条网络大数据进行分析,还展开了线下的深度访谈。这样大规模的研究,是任何一门单一学科所无法完成的。”郑雯说。

“多单位深度耦合、多学科深度合作”也是上海交通大学智库建设的有力举措。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郭新立说:“联合一批优势学科、汇聚一批学术强人、集中优势力量破解领域难题,是智库研究的不二法门。比如我们的中国质量发展研究院,在人员组成上,既有国际知名大师,也有国内著名学者,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还有来自政府质量部门的管理者,以及大型企业的质量负责人;在学科构成上,涉及了立法、监管、质量管理、品牌文化、大数据技术等等领域。专家学者共聚一堂,更能擦出智慧的火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