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玩”出来的商机

2017-08-09 08:37:24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高考后的学子成了游戏厅里的常客。

暑期里,电脑专营店门口贴上了学生优惠的广告与条幅。

本报记者 孟歆迪

高考结束之后,考生们纷纷做着各自的打算。待到8月,录取通知书陆续发送到位,学子们则彻底拉开了“后高考经济”时段的消费高潮。

从6月中旬到8月末,从高考结束到大学生活开始,有人称这段时间为“后高考时段”。在这一时段,学子们释放性情,展现着这个独特群体的消费力,带动了相应的消费热潮,有人称之为“后高考经济”。

据悉,我省今年高考报名人数为14.294万人。这些学子们都带动了哪些消费热潮?更倾心于何种商品?

从上小学到高考结束,12年苦读,“玩”对于学子们来说,普遍是一种缺失。那么,今天我们就先聚焦在“玩”这个“后高考经济”中的消费点,一探究竟。

旅游——“走”出来的消费热点

高考结束后“出去玩”,已经成为家长和学子们“后高考经济”消费的主流。

“中国很大。”从长春飞到上海,再到苏杭,再坐一夜动车抵达西安……这次旅行,18岁的王欣用了三周时间。作为一个即将在北京某高校历史系就读的准大学生,她这一路完成了很多心愿。

“一直很想去上海看看。”王欣再一次背上了那个陪着她三年高中生活的书包。只不过这次书包里装的不再是书和试卷,而是几件换洗的衣物和一本旅行笔记。在父母一遍又一遍的叮嘱之后,王欣一个人出发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虚此行。”从初中起,王欣就听说了西安这座古都的种种传奇,她在西安每天早上登乘“景区一日游”旅行大巴,晚上在宾馆预订第二天的“一日团”。王欣每天的行程都安排得紧锣密鼓,“地上一座城,地下也是一座城,那里是学历史的天堂。”

出去玩几周看起来不是什么难事,但对于这个小姑娘来说,却注定是一段难忘的回忆。“这是我第一次自己出门旅行。”王欣以前走过最远的路也不过是自己坐火车去姥姥家串门。在这一路上,她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事和各色友善的人。

记者来到长春市红旗街某旅行社时,一对母女正在咨询旅游事宜。“孩子今年高考,她们考前就打电话来咨询新马泰出国游,今天领孩子来办手续。”现场的工作人员小雪向记者介绍,“本来暑期就有学生折扣,像高考毕业生拿准考证来我们这儿还有返现优惠。”记者在宣传单上看到,不仅省内短途游有学生暑期团,国内外长线游还明码标价着几百至上千元不等的学生折扣。“很多毕业生都是组团‘毕业旅行’,一般几个孩子一起报,像这种我们也有特殊的优惠政策,一次性报的人越多,优惠力度越大。”

小雪介绍,暑期是旅游旺季,高考生出门玩的特别多,家长也乐得掏钱让孩子出去散散心,长长见识。各家旅行社为了把握住这些消费群体,基本上都会推出各种活动。学生自己来规划行程的话,价格因素影响比较大,如果是和家长一起来,安全和舒适度的要求更高,所以旅行社还会根据不同的消费偏好,在做优惠活动时,有不同的侧重。

网游——人“宅”进来,钱花出去

小卢同学高考前是个标准的“学霸”,每天早起背单词,睡前整理错题,周末还有三四个课外班要上。高中三载寒暑,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心仪的专业,8月录取通知书到手后,小卢那根紧绷的“弦”才彻底松弛下来,生活才有了新的变化。

“这个假期我等了‘八百年’了!”小卢夸张地开着玩笑。“宅”是小卢后高考生活的第一个关键词。“等进入大学,肯定还要继续苦读,但眼下这段间歇期,我要选择最舒服的方式来度过。”小卢说。

别看足不出户,生活照样充实,消费也不少。据说考试结束的那天晚上,他就用平时攒的零花钱买了一款网络游戏的卡牌包,还充了一个月的“黄金会员”。当然,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小卢和高中的好朋友们在网游里组成了一个游戏“帮会”,天天“打团本”做任务,“别拉仇恨!”“加血加血!”“远程输出!”连着麦克风喊得比同学聚会还热闹。

为了犒赏小卢,小卢的母亲给了他一笔“奖学金”。这笔钱原本是让他用来出门旅游的,但他却用这笔钱买了一台高配的电脑。“没有任何东西比一台高配‘游戏本’更合心意了,这是我愉快假期的完美‘装备’。”小卢心满意足,并且决定一直待在家里。

每个时代的人都有着各自的成长方式,消费偏好也各不相同。而“后高考经济”带动电子产品和虚拟商品的消费热潮更是顺理成章,“卡牌包”“人物外观”“游戏点卡”“神装”……网游中虚拟商品的主要消费群体就是追求新鲜与刺激的年轻人。

在长春市红旗街百脑汇,不少品牌数码产品销售店的门口都贴有“高考生团购优惠”的招牌。在某品牌电脑销售店,店长对记者说,每年暑期是电脑销售的一个旺季,其中高中毕业生这个群体是一个主要消费群体。

小卢的母亲对记者说:“年轻人对电子产品,尤其是对电脑的喜好超过其他年龄段群体。之前我们怕孩子玩物丧志,一直严控他接触电子产品。现在高考结束了,做家长的怎么也得由着孩子放松一下。”另外,“现在上大学都得用电脑”,电脑也是必备的入学大件。这就促成了电脑、手机等数码产品的消费,成为“后高考经济”中的一大主流现象。

聚餐——“散伙饭”“升学宴”成卖点

李亮和全班同学最后一次见面,是在录取通知书陆陆续续发下来后,班里集资组织的一次聚餐上。“其实高考前后道别好几次了,但好象以聚餐的方式告一次别,才有了即将各奔天涯的感觉。”

李亮班级聚餐的饭店就在学校附近,据说每年高考后那段时间,这家饭店都会为学生聚餐提供优惠套餐,或者打8折。

“后高考经济”中的消费大单,自然要首推升学宴。

王冲今年高考超常发挥,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父母高兴,自然要庆祝一番,来一场升学宴。这样的大喜事,自然也不吝金钱,王冲父母操办了12桌,每桌消费打了八折后仍高达2000多元。

高考之后,一些中高档餐饮场所都适时推出了针对高考生的套餐服务,他们抓住家长们“12年苦读一朝功成”的消费心理,提供了价格不菲的服务。而许多家长在庆祝的同时,也多有以子为傲的虚荣心理,为了“升学宴”讲足排场,自然就舍得大撒金钱。

“后高考经济”带动了“吃、喝、玩、乐”一条龙的休闲娱乐消费热潮,电影院、KTV、咖啡厅、游乐场、桌游馆等等都是消费热点区域,推出的优惠与活动更是五花八门,但原因归根结底,都是少年转向青年的学子们完成了高考,走向新征程中的一次释放与休整。

“后高考经济”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文化现象。很多年少的“第一次”都消费在这里,第一次独自旅行、第一次去网吧“包宿”、第一次去KTV唱歌、第一次拥有自己的电脑……第一次在十七八岁的时候,完成了一件必须做的事,之后像个大人一样,坦荡而不舍地用自己的方式,笑着与过去说声“再见”。

(本栏照片由本报记者 孟歆迪 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