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国有大行密集换帅 建行领跑债转股(2)

2017-08-08 14:40:03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信达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是以账面价格购买了不良债权,最考验胆识才能的地方,恰是如何处置。据媒体报道,田国立有一套“根雕”理论,认为不良资产就像风暴之后的树根,农民会将树根当柴烧,工匠会将树根做成烟斗,而艺术家,则将会树根做成根雕,变成价值连城的艺术品。

例如,信达处置连云港港务局的债券资产时,按照行业惯例,应该尽快出手,以免损失扩大,当时连云港港务局连续5年亏损,但信达经过调研考察后,却选择耐心持有,并积极推动连云港港口重组、改制上市,信达此后还担任了它上市的保荐人和主承销商。2007年,随着这个公司的A股上市,不仅收回了欠账,还因债转股持有的股权,获得了高额收益。

经过信达等资产管理公司的剥离,几家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率终于下降到了4%以下,随后轻装上阵、股改上市。根据官方统计数据,2010年国内上市银行不良率均值已经下降到1.14%。相比起来,美国银行业平均不良率,也从20世纪90年代前后的4.4%,下降到2006年前后的2.1%。

“如果当时不成立资产管理公司,不对国有银行债权进行剥离,也不对关系国家命脉的行业进行债转股,怎么能想象几家商业银行市场表现那么好,那么光彩夺目。”田国立在一次采访中说道。

强力改革

2013年5月,54岁的田国立,从信达离开并在中信集团短暂停留后,出任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在这里,他与大学同窗,早他一年毕业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基建财务信用系陈四清搭班子。

田国立到任中国银行几个月后,2014年年初,陈四清被任命为中国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前行长盛赞陈四清为“年富力强、怀材抱德”,媒体评价此前分管公司业务的他对人民币国际化有较多的关注和钻研。

无论怎样,在这个时候,摆在田国立和陈四清面前的担子并不轻松。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美国银行业的平均不良率再次大幅度提高到6.3%,其中与房地产相关的贷款违约率达到9.7%,中国银行业不良率也出现不断攀升的压力,而中国银行由于在海外有大量资产,相比于其他银行受到的影响又更大一些。

此外,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虽然增量客观,但GDP增速放缓,作为强周期行业的银行业势必承受压力,毕竟银行业放贷款的利息是当期所得,但贷款归还的阶段则要面对经济周期的不断变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