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天下至诚 其孰能当(3)

2017-08-07 09:02:32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诚的字面解释很简单:真心,实在,但诚的意义并不简单,它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人作为社会的一员,怎么样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社会,对待国家,甚至对待历史?怎么样实现自己的功利价值、道德价值乃至历史价值、天地价值?关键在于诚。诚意正心,是从格物致知到修身齐家、最终治国平天下的关纽,没有真心实意做桥梁当保障,所穷之理、所致之知,就没有正确的方向,缺少坚持的韧劲,而社会的复杂,往往令人容易陷入苟且、放纵、逐流的漩涡,能够立身守家已属不易,遑论治国平天下。《礼记·中庸》对此多有阐释,并将至诚之人看做圣人,指出“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至诚之人,力量和智慧是无穷的。就狄仁杰而言,因为至诚,以待己之心待民,多处百姓主动为他建立生祠;因为至诚,以刚正之气待事,敢于“抗天子而不屈”“拒元帅而不下”;因为至诚,以决然坦然之心对待社稷江山,促使武则天“立嫡不立侄”,最终实现当时天下“天子既臣而皇,天下既周而唐”的梦想。

由此也引发另一个疑问,为什么是诚,而不是儒家作为核心理念的仁?后来的苏东坡曾经在奏章上写道,“人君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可见,诚属于道的范畴,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而仁属于德的范畴,是践行作为客观规律的“道”而发生作用和变化的外在表现。宋代儒、道、释开始合流,范仲淹作为宋学开山之人,精通《周易》和《春秋》,对佛学、道学也有很高的造诣。尊道而贵德,贵德更尊道,在狄仁杰这一代名臣身上,在范仲淹的心中,体现得尤为全面。这也许正是他撰此碑文的深层动因。(赵建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