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观气象 学修为

2017-08-05 16:02:51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清香》 王芳

《清香》 王芳

说来实属两代之缘。余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与在人民日报社工作的王芳之父相识,逾十年之后才与王芳邂逅。韶光易逝,孰料多年未见,王芳已成为一名痴迷于翰墨的书画家。

诚言之,若人生有幸与书画结缘,乃一大幸事,亦不啻一种造化。梅花香自苦寒来——据我所知,王芳历练人生的第一课,即初入人民日报社便奉父命进公务班打扫公厕,既磨练其耐劳之品质,也为苦其心志笃奠基础。有缘的是,适逢著名画家周令钊为报社绘制壁画,王芳有幸被选中作为助手,此乃她有幸结识的第一位大师级人物。

书画同源。她数十年如一日,锲而不舍,临摹各种古代碑帖,近年渐习国画。她兴趣广泛,酷爱收藏砚石、墨锭、章料,先后学过油画、摄影,写过小说并自印诗集,甚至还学过芭蕾舞。广泛的艺术爱好,为其研习书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难得的是,她经指点始悟追根溯源,找寻传统书画之脉络,将故宫所藏书画精品印册几乎购齐,终日潜心揣摩。她多次参观故宫“石渠宝笈”等书画展览,一去便是一天;她在大雪未霁之际,踏雪进宫,拍摄故宫美景;她废寝忘食,冒雨观赏残荷,亦种植兰花,以察其飘逸摇曳之态;她为捕捉天鹅神态,手持摄影机在圆明园从早到晚蹲守……从王芳探索的路径中,人们不难发现一个书画自学者的成长之路是何其艰辛。

书中所载其临摹古帖,诸如米芾《研山铭》、《梅花赋》、王羲之《兰亭序》、赵孟頫《前后赤壁赋》、苏轼《寒食帖》、黄庭坚《松风阁诗帖》,尤以十八米的米芾《梅花赋》长卷瞩目,似可见其潜心临习古代书家墨迹之功力。她偏爱画家八大山人、吴昌硕、张大千的画作,博采众家之妙,每每临摹其构图,兴趣盎然。

“芥子纳须弥”,此言颇含禅理,于书画亦不无启发。仰观宇宙之大,近观宫中所藏书画珍品,才知“昆阆之行可围于方寸之内”。世人常以《京畿瑞雪图》、《清明上河图》为例,初以为江山万里、浩渺无涯,但见真迹,才知尺寸如此精致。小中见大,方寸之间,尽显大千世界,实乃国画之魅力所在,惟古拙功力才可达彼岸之精妙。王芳长年深浸于古字画熏染之中,感悟良多。

如今鲜有人知,上世纪90年代初,王芳曾一度筹划书画展及文化交流,遂与我这最年轻的参展者相识。多年以来,她有幸结识了众多书画巨擘,如朱屺瞻、关山月、吴冠中、黄胄、钱君匋、程十发等。其间她耳濡目染,颇领受如何做人之道,更激发其书画雅趣。

除书中提及的诸位书画大师外,她还结识了不少文化名人,如冰心、任继愈、张中行等。

诸先辈耳提面命,为她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她不仅潜心研究书画,还留意收藏并研究笔墨纸砚,且作摘记,书中所撰三篇书画及文房四宝的心得,足可窥其积淀一斑。

“大家在气象,名家在精神。”几乎尽人皆知,然,惟臻其境界何其难矣。遑论书画名家,仅以梨园为例,除马、谭、张、裘及四大名旦以外,推及各界塔尖之人,亦可谓大浪淘沙。攘攘书画界更是参差不齐,莫辨良莠。幸赖有大师楷模兀立于世,可资鉴仿。

何为大师?古人早有定论。古今善书画者,何止数千百人,湮没不彰者多矣。细观书画所传之人,大半皆有嘉言懿行,善政高文,并非仅以几笔书画即为不朽功业。追慕大师风范修为,乃习书画之正道。有缘结识大师者并不多,王芳即为有缘且有幸者之一。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行百里者,半九十。寄望王芳不负书画之缘,亦不枉有缘结识诸多当代书画大家。其素来仰慕大师风骨,多年临摹苦学传承且初见成效,晚成可期。是以共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