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一所体育院校的育才术

2017-08-05 06:02:49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太原理工大学体育学院的专项课。

一流的大学离不开一流的体育,体育对于高校而言,是具有“品牌效应”的。作为山西省唯一一所“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太原理工大学(简称太原理工)亦是如此。

今年6月,太原理工夺得第17届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CUFL)超级组的冠军后,成为国内唯一在足球、篮球项目上都获得过全国总冠军的大学。此外,学院的田径、游泳、武术、排球等体育项目,均在全国比赛中取得过优异的成绩。通过体育这一品牌,太原理工在全国的知名度与日俱增。那么,该校在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上,都有哪些举措?这些体育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都去了哪里呢?

高校不应该盲目扩招

太原理工体育学院成立于2004年,由太原工业大学体育部、山西矿业学院体育系和材料工程学院体育部合并组成。“我们和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是山西最早的三所体育类一本院校。”体育学院行政工作负责人、副院长史冬博介绍,学院成立至今只开设了一个专业——体育教育,“这么多年不开设新专业,就是希望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体育教育专业上,把这个专业的学生都培养成精英。”

近几年,随着太原理工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体育学院也在不断扩招,目前面向全国9个省市进行招生。“体育类的专业不发愁招生,很多孩子都通过体育这一特长上大学。”史冬博说,“在2012年以前我们每年招两个班,2013年和2014年是每年招三个班,从2014年到现在,每年招四个班,每个班的人数一直都是30名左右。”

在史冬博看来,如果师资力量、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跟不上扩招的速度,达不到相应的要求,就会误人子弟。“高校师生比的标准在1∶11到1∶16之间,虽然我们现在保持在1∶14左右,但师资力量还是不足。要想保证教学质量,就会保持现在的招生人数。”史冬博介绍,高校不应该盲目扩招,应该对学生的就业负责。

学生要掌握一门专项技能

自从我省在2015年取消了对体育专业成绩优秀的高考生的加分照顾政策后,太原理工在我省招生时考生的身体素质普遍下降,但并没有影响省外招生。“我们在省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所以招来的都是各省市的尖子生。”史冬博介绍,以前在本省招收学生的体育成绩在88分左右,加分政策取消后,一些素质好、成绩高的孩子由于文化课不行,就没办法来了。

对此,体育学院在去年对教学课程进行了调整,拉长了学生专选课的课时。史冬博称,与以前的学生相比,近几届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能力都差了一些,而且很多学生在上大学前,都没有从事过体育专项训练。

可是,作为一个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体育教师这个岗位仍是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主要的就业方向。因此,面对严峻的就业环境,学生们不仅要学习和了解多个体育项目,还需要熟练地掌握一门专项技能。史冬博认为,要想成为一名体育教师,就应该具备最基本的运动技能和教学能力。

“我们现在有足球、网球、健身健美等8个专项,学生们在大一下半学期就开始上专项课了。”史冬博说,体育学院的教学是以就业为导向,向社会输出“一专多能”的实用性人才。

“教考分离”严把学生毕业出口

“我们这个专项的学生,必须要拿到教师资格证、教练员证以及裁判员证才能毕业。”体育学院健身健美专业的老师佟永清介绍,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虽然进入社会后使用裁判员证的机会不多,但学习考证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掌握评判这个专业的能力,“今后不管是当老师还是当教练,就有一定的教学标准了。”

学生在毕业前,除了去一些中学进行为期10周的实习,各个专项的老师还会给他们安排教练员、裁判员的实践机会。“每年山西的健身健美比赛,我们专项的学生都是主力裁判员。”佟永清介绍说,很多学生去实习前,都会聚在操场练“齐步走”“一二一”,而这些口令,如果不去专门训练是喊不出来的。

“我们现在试行‘教考分离’的模式,就是要把住学生毕业的出口,每个学生不仅个人的专业技能要达标,还要有教别人的能力。所以,能够通过考试的毕业生都是合格的。”史冬博介绍,近几年体育学院的就业率基本在70%-80%左右,学生的就业方向也从以前相对稳定的学校、机关向一些体育俱乐部、健身房等私营机构转变。

目前,体育学院正在与北京一家规模大、专业化强的体育机构洽谈合作,希望为学生们在毕业前提供一个实习平台。“学生只有通过不同岗位的实习,才能真正与社会接轨。有些学生在实习时干得不错,毕业后有可能马上上岗。”史冬博认为,校企合作建立一个“订单式培养”计划,未来能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本报记者 张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