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导师太抢戏,还是学员没特色?《中国新歌声》快成“中国老歌声”了(7)

2017-07-15 15:12:11    媒玩  参与评论()人

当节目模式固化后,导演组的操作空间,无非就是导师阵容微调、后期赛制微变。导师开场秀,已经是他们难得的一大创造了。

每当有新导师加入,总会为节目带来一些套路性的操作。比如,首期播出的六首作品中,有2首出自陈奕迅,而其中一首《淘汰》,还是周杰伦的创作。

而唯一一名“零冲”学员表演,据说还是临时加上的,因为陈奕迅手把手教学的即兴发挥,实在太有看点和话题了。

导师太抢戏,还是学员没特色?《中国新歌声》快成“中国老歌声”了

《新歌声》变“老歌声”,表面上是歌老、编排老、造星能力老,但是往根本了说,是导师叙事大于素人叙事。

当第一季《新歌声》我们在为战车设计拍案惊奇时,第二季仍然要回归到那个问题:这个模式能不能担当起一季又一季“推新人”的重任?

从原来的话题选手,到明星效应驱动,深刻证实了《新歌声》的造星能力正在减弱,模式在开发音乐人才的能力也大不如前。

那究竟是什么让明星效应成为《新歌声》的续命药呢?这其实要放在整个娱乐圈的新人发掘模式上去讲。

从选拔模式的来看,以“好声音”、“新歌声”为代表的欧美模式,属于音乐人才发掘的“工业化”类型。

在这条生产流水线上,一个又一个的学员只是产品,他们被赋予阶层化的标签,在节目中讲“标签”的故事,然后这个标签会一直陪伴他们走入总决赛,甚至直到夺冠。

“韩国练习生” 张碧晨、 “摇滚大学生”梁博,就是当时这个流水线上市场化最成功的“产品”。在出道多年后仍然未能摆脱节目初期赋予的“标签化”形象,于是他们不断参加新的音乐节目,塑造更立体的“明星”形象。

导师太抢戏,还是学员没特色?《中国新歌声》快成“中国老歌声”了

《歌手》里梁博演唱《男孩》

而信息爆炸时代,标签不再新奇,故事不再感人,终于陷入了一个学员难以吸引眼球的困境。这不仅是《新歌声》的问题,也是所有传统选秀面临的共同难题。

导师太抢戏,还是学员没特色?《中国新歌声》快成“中国老歌声”了

而从外部对《新歌声》模式造成冲击的,是近两年偶像选拔类节目回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