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发言人萨米•穆沙沙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颜旭、孙伶俐):20日是“世界难民日”。近年来,难民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其中巴勒斯坦难民问题已经持续了69年,是目前持续时间最长的难民问题。为了了解巴勒斯坦难民问题的现状,记者近日专访了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简称近东救济工程处)发言人萨米•穆沙沙。他呼吁尽快采取政治措施来解决这一旷日持久的危机。
1948年5月15日,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大批巴勒斯坦人被迫离开家园,沦为难民。后来,巴勒斯坦人将这一天定为民族“灾难日”。联合国大会1949年12月通过决议,决定建立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其发言人穆沙沙介绍说:“近东救济工程处1950年开始运转,当时登记注册的1948年战争后的巴勒斯坦难民为70万。但是随着人口不断增长,现在有500多万注册难民。但这还不是巴难民的总数,因为有很多人不愿登记姓名。近东救济工程处认可的难民营有58个,也还有很多难民的居住点或者说非正式的难民营。我们虽然不认可,但仍向其提供服务。”
近东救济工程处对难民实施救济的工作区主要涉及5个国家或地区。其中在约旦的巴勒斯坦难民最多,有200多万,其后依次为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叙利亚和黎巴嫩。穆沙沙指出,大部分难民处于贫穷或赤贫的状态,被边缘化。在一些地方,难民的公民权和经济权力,甚至基本的生活权利,很多都被剥夺了。在战乱地区,一些难民被杀或失踪。在介绍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难民状况时,穆沙沙说:“自1948年起,巴难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生活变得一片黑暗。以色列1967年占领了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占领已经持续了50年,巴难民付出了沉重代价,经济和生活状况很困难,失业率很高,贫穷肆虐,无力改变命运。以色列的镇压措施极其严厉,约旦河西岸建立的巨大隔离墙剥夺了难民们的生计来源,对加沙的封锁已长达10年。从1948年‘灾难日’后实施的各种惩罚性措施已长达近70年,使加沙和约旦河西岸难民的生活困难重重,没有保障,未来看不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