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自动发布新闻 > 正文

香港湾仔区议会主席:每个社区温暖的街灯汇聚成维港两岸璀璨的霓虹(2)

2017-06-09 14:38:40    国际在线  参与评论()人

另外,20年来香港也比较注重保育。我在区议会担任规划发展及交通事务委员会主席,对这块也非常重视。以前我们香港很注重地产发展,比如中环毕打街曾经有P&O Building,非常漂亮,看到以前老照片都能让我非常感动,但是现在已经改建成会德丰大厦了,没什么特色。回归以后,我们政府很注重保育,像我们湾仔区的和昌大押、蓝屋、动漫基地等等,政府都和我们区议会合作,推动保育的工作,希望把一些有价值的建筑物保持下来,并且加以活化。

我们和地区持份者合作。比如在大佛口,有太古地产的一片地,他们提议说想把几条街都做好一点,但有很多政府部门负责,交通要找运输署,康文问题要找康文署……很难统合起来。当时林郑月娥是发展局局长,她设立了一个活化湾仔旧区委员会,我担任主席,其中很多委员都是当区区议员、政务专员、律师、保育人士、考古学家、建筑师等等。委员会因而统筹了很多工作,统合了跨部门工作,更整合了很多不是太古地产的业权所有方,最终把整个地方做成活化地区。

记者:对此老百姓反应如何?

吴锦津:老百姓非常高兴。因为这是双赢的,不但作为地主的发展商可以实现自己物业增值,居民也得到更好的环境,城市的市容也漂亮了很多。

我们区议会是比较贴地的,做前线的工作。我们和市民每天都在接触。刚才我来的时候,街坊半路上都拉住我,跟我讨论区内的问题。所以我在这里生活,我出生在这里、长大也是在这里、住也是在这里,所以每天他们找我非常容易,有什么事情、反馈都很方便。根据这些意见,我们跟政府去讨论,改进这个、改善那个,如此对整个地区提升、对市民都是有好处的。

记者:区议员离老百姓最近,但没有立法权、预算权,更多像咨询机构;立法权、预算权更多掌握在立法会,但立法会议员却不如区议员这么贴地。您是怎么看这个现象的?

吴锦津:这方面我有很大的感触。我1991年进入湾仔区议会,就发现一个事情很奇怪。我发现区内人士要搞活动,要么就去东区、西湾河文艺中心,要么就去中环、上环的文艺中心,居民也要到那里去参与。我就质询政府,政府回覆说湾仔区因为没有地,所以不能盖社区会堂,我当时就下决心推动,如果区内有什么大型发展项目、重建项目,就一定要把社区的需要放进去。回归给了一个契机:礼顿山以前是英军军官宿舍,很大一片,回归后土地交给特区政府处理,而特区政府接受了区议会的意见,在卖地条款里面定明任何发展商投得这块地、就要盖一个标准的社区会堂给湾仔区使用。所以我们湾仔区有了第一个社区会堂,就是礼顿山社区会堂。对此,我感到非常高兴。到目前为止,这个社区会堂的租用率非常高,特别是繁忙时间都差不多租满了。这说明社区需要通过我们区议员去反映给政府,还是有点用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