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自动发布新闻 > 正文

【燕鸣】又丢准考证,去年是“杨雷雷”,今年是刘明炜

2017-06-05 17:37:00  千龙网    参与评论()人

2017年高考在即,朋友圈和微信群里又开始流传“丢失准考证”的谣言,不同的是,去年是“杨雷雷”同学,今年是刘明炜同学。

其实,每年高考前夕,类似的虚假信息都会出现,不少热心人都为此转发。此类信息在全国各地都出现过,各地有不同版本,不过内容都一样:某某某丢了准考证,考点都在某地中学,如果拨打所留联系电话,得到的提示是“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据警方介绍,该信息所留号码或为吸费话费。

造谣者打着“丢失准考证”的幌子,利用大家关心高考考生的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诈骗。此外,以高考为噱头的诈骗种类还有不少,“杀伤力”都很强。比如:“伪造虚假查分网址,获取考生信息贩卖,或者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精准电信诈骗;伪造军校招生公文、公章等手段蒙骗考生家长;“自主招生”诈骗、本科“补录”诈骗等等。考生和家长都必须要认真识别,以防上当。

无论造谣者出于何种动机和目的,虽然不知道是否有人因为这些网络谣言遭受金钱方面的损失,但是这样的信息扰乱了高考秩序,更重要的是消费了人们的爱心,透支了社会的诚信与信任。其危害不容小视。和所有的网络谣言一样,尽管最终被辟谣,但整个社会付出的代价却是巨大的。因此,对于此类谣言必须打击治理。

首先,对于谣言的制造者必须惩处。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制造、散布谣言是违法行为,甚至涉嫌犯罪。《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散布谣言,故意扰乱公共秩序,公安机关可视情节轻重给予拘留和罚款。如果情节严重,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则涉嫌寻衅滋事罪;若造谣者以骗钱为目的,则涉嫌诈骗罪。

其次,有关权威部门要及时辟谣,澄清模糊认识,以正视听。特别是高考临近,对于类似的谣言,要做好高考防骗预警,及时掌握情况,及时辟谣。

最关键的一点是,广大网民要注意识别和自觉抵制网络谣言,不信谣不传谣,对于未经核实的信息、缺乏科学依据的信息等要多些清醒理智,多些质疑精神,千万不要盲目转发,更不要随意扩散,助长谣言传播。

谣言止于智者,谣言止于知者,谣言止于真相。希望多些理性、少些谣言。

(责任编辑:李皓 CN00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