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自动发布新闻 > 正文

那个像太阳一样的人走了——亲朋和师生眼中的黄大年(3)

2017-05-19 14:05:2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学生周帅一连发表了5篇SCI论文。周帅说:“黄老师帮我逐字逐句地审改,还帮我搜集国际学术资料,我想把老师名字署上,他却再三拒绝了。他说:这都无所谓,你们将来出息就行。但要记住,做科研绝不是写写文章就行。要耐得住寂寞,要坐得住冷板凳。”

春暖花开,他发动大家去徒步、爬山,“做研究首先要有一个好身体”;周末休息,他亲自下厨做油焖大虾,事后才知道他的鼻子油烟过敏;毕业时分,他一路相送,与学生们拥抱挥别,不知不觉,都已泪流满面……

学生高秀鹤说:“老师把他全部的精力都用在缜密的布置和规划这个国家发展的未来,可他唯一的疏漏就是自己的健康。在不远的将来,祖国的国防、科技和教育领域内,一定会收获举世震惊的成果,那将是老师作为战略家奋斗一生的追求,是老师作为科学家对祖国最大的回报。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里也能看到!”

亲人记忆中,他忙得顾不得他自己

“晚上,不知道他何时回,起了床,发现他的被窝动过又冷了;做了饭,常常回不来,没做饭没准他又回来了。”“有时候放心不下,到办公室看看,发现他就搭着件夹克,在椅子上睡着了。”黄大年走后,他的妻女始终没有接受记者的采访,现在,我们只能通过一些他人的转述,听到他的妻子张燕曾经发出这样心疼的抱怨。

很多人说,从黄大年进手术室那天起,张燕就几乎不再说话,她就像“失了心”,任凭人们在他的病榻前穿梭来去。

2017年1月4日,就在黄大年刚刚失去意识、进入弥留之际的时刻,他的女儿黄潇在大洋彼岸的英国生下了他的外孙。

2月26日,黄潇在给新华社记者的回复中写道:“你好,我有好多次试着开始写这个,不幸的是时间还没过去多久,那些关于他的回忆仍然深深影响着我和妈妈。(离父亲去世)刚刚过去8个礼拜,我觉得在这个事情上,我们全家在感情上都太脆弱、太敏感。对你们写这篇文章的努力我们很感谢,但对我而言,即使回忆那些和爸爸在一起的欢乐时光,也同样痛苦地不能面对。我希望你们理解。”

3月29日,黄潇在给于平的回复中写道:“我和妈妈又讨论了一下,我们给出的仍然是同样的回复:不要去家里。没有准备好接受采访……而今,我仅仅是想到父亲再也回不来,就根本无法控制我的情绪。在你们看来,他是大科学家,在我看来,他就是我爸爸。我和妈妈所失去的,是更加刻骨铭心的存在……我最后一次见到爸爸是在我的婚礼上。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那是我们第一次跳舞,也是最后一次……我好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