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自动发布新闻 > 正文

那个像太阳一样的人走了——亲朋和师生眼中的黄大年(2)

2017-05-19 14:05:2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系主任肖晞说,国家有什么需要,黄老师就做什么,除了他已经承担的大量国家级科研攻关任务,他还做了很多看不见却很重要的工作。比如,为了提升中国深部探测技术的科学普及度,他在校内四处联络,找到我们帮忙编纂科普读物。为了凝聚更多海归人员参与交叉学部的科研创新,他又主动担任吉林大学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挤出时间联络大家联欢、调研。

很多吉林大学的教师忘不了,2016年5月校工会组织教职工南湖徒步活动的时候,黄大年背着大相机,好似旋风一样,走在队伍前面,有的青年学者一路小跑跟着他,他回过头来哈哈大笑:“你们走不过我吧?我们地质人,走路就是快,翻山越岭,走南闯北,身体好啊!”

“他是那样一个大科学家,却是那么热忱,怀揣一颗赤子之心,永远把阳光洒向周围的人。现在回想起来,他的身体状况不太好,他早就知道,他就是硬撑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就是为了情义二字,为了报效祖国!”肖晞说。

学生心里,他是严师更是慈父

“常常有错觉,黄老师只是出差了。”学生张冲拉开抽屉,一大摞手稿都是黄老师的笔迹。

一天晚上,他正枯坐实验室,盯着一个公式发呆。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他好几天。这时,黄大年推门进来,随手拉把椅子坐下来,带着他返回到第一步,重新开始推导,一直熬到后半夜。“我是事后才知道黄老师刚出差回来。”

学生眼中的黄老师大都是两个状态:出差、加班。学生乔中坤说,黄老师出差前会布置学习任务,回来后查看教学清单,询问每个人读了哪些书、有什么启发、还有什么问题。外出开会间隙,还要视频答疑,通过邮件批复学生的学习笔记和读书报告。

出差回来时,他总是这样笑呵呵地问:“晚饭吃了吗?”“程序做得怎么样了?”“你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了,需要我帮忙吗?”晚上,他催促大家回去休息,而自己则要待到半夜两三点才走。

学院党委书记黄忠民说,大年带硕士博士,又主动担任本科生班主任。新生入学,他走进学生宿舍,了解每个人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学习初衷、发展意愿,逐个帮他们规划研究方向。他给本科生配备笔记本电脑,给研究生订阅电子期刊,他说:“信息时代就要用现代化的信息搜索手段,追求先进的理念必须从细节开始。”这些经费不能报销,他就让助手直接从他工资里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