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自动发布新闻 > 正文

“百名红通人员”追逃纪实:触网第一人戴学民归国记

2017-04-22 11:01:53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参与评论()人

2015年4月22日,“天网”行动重拳出击,集中曝光国际刑警组织已发布红色通缉令的100名涉嫌犯罪外逃国家工作人员和重要腐败案件涉案人。4月25日,“百名红通人员”名单公布的第三天,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的第一线就传来捷报,潜逃海外14年之久的戴学民被缉捕归案,成为“百名红通”“触网第一人”。

戴学民,1958年出生,原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副总经理、上海证券营业部总经理。

外逃分子走上逃亡之路,多是因为涉嫌贪污、受贿,想要逃脱法律制裁。戴学民也不例外,任职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副总经理、上海证券营业部总经理期间,其涉嫌利用职务便利贪污巨额资金。2001年4、5月,检察机关对其投资的南京福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进行调查,戴学民听到风声后于当年5月潜逃出境。

戴学民外逃第一站选择了香港,短暂停留后经由韩国抵达美国,并希望移民美国,给外逃争取更多的庇护。但是移民之梦不久后即宣告破碎。据戴学民交代,到了美国之后,因为其国内任职和新公司拟聘任职务不相称,移民官对其持有L-1签证(类似于工作签证,即在美外国公司员工的工作签证)的真实意图存在疑问,故移民申请未能成功。

2001年8月1日,戴学民再次启程,前往伯利兹,同年10月底,抵达英国。此后不久,戴学民妻儿也持伯利兹护照到了英国。

潜逃国外,想象中应是灯红酒绿、逍遥法外,妻儿团聚似乎更是“锦上添花”,但现实却是截然不同的景象。他曾在忏悔录里这样回忆外逃之后的生活,“到国外的头两年,生活充满艰辛,历尽难言心酸。”

外逃英国期间,戴学民先后在证券公司和图书馆从事分析和整理资料的工作,交完房租,只能勉强度日。拮据的生活背后是家庭矛盾的随之爆发,妻子最终选择与戴学民离婚,并带着儿子离开了英国。

“在国外,不管你走到哪里,总会时不时地想念父母兄弟姐妹和亲朋故旧,没有亲情联系,就像断线的风筝四处飘荡,没有归根之感,孤独无助的感觉常常发生。”饱尝了外逃生活的辛酸与孤独,戴学民潜回国内的念头逐渐浓烈了起来。

但他或许没有料到,从他开始外逃的那刻起,对他的追逃工作就已经拉开了序幕。2001年7月,南京市人民检察院以涉嫌贪污罪对其立案侦查。9月,南京市人民检察院对戴学民实行网上通缉和边控。2002年1月,公安机关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对戴学民发布红色通缉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