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自动发布新闻 > 正文

火柴即将消失?最后一代火柴人的彷徨与坚持(4)

2017-04-17 08:59:46    剥洋葱  参与评论()人

贺晓钟的爱人。新京报记者逯仲胜 摄

体面的生活难以维持,火柴的荣光熄灭,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动了离开的念头,远赴珠海打工,从事塑料加工。

“我一出广州站,感觉天塌下来一样,好茫然,话也听不懂,到处都是‘发展有限公司’,在内地挂的都是政府、工厂的牌子啊。”

在珠海待了半年,他接到老厂长的电话,希望他作为骨干力量能回去振兴厂子。广东一千块工资和回家四百块工资之间,他重新选择了火柴。“对自己的厂子有感情啊,总觉得困难是暂时的,能有尽头。”

厂里另外五位师傅与贺晓钟年龄相仿,经历类似,他们年轻时作为最精干力量创造过一个行业的鼎盛,人到中年轻易接受不了它的衰败。当成千上万的工人另谋出路的时候,他们辗转在一个个开张又倒闭的火柴厂之间,渴望再创辉煌。

火柴即将消失?最后一代火柴人的彷徨与坚持

全神贯注的机修工。陈正军 摄

江西的师傅曾经去过山东的两家火柴厂,关门了换一家,又关门了再换一家。东北的师傅一路南下,见证了火柴名城泊头的几家私营火柴厂逐渐消亡。

厂长凌显海不懂技术,眼盯着全国的行业人才,合适的时候不惜用高薪挖过来。这才有了现在几位师傅用好几种方言讨论工艺的场面。

“我现在是和火柴相依为命”

贺晓钟回到洪江火柴厂加入到股份制承包的进程中,这次除了生产,他也跑销售、配送,去过云南、广西、湖北、湖南的多个城市。

挣扎了将近十年,终于没能看到厂子复兴。2004年,洪江火柴厂停止生产,随后政府工作组进驻商讨破产事宜。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显示,2003年年末湖南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量超过37万。贺晓钟和爱人也将要加入这个行列。

“人总希望自己从事的行业能够红火、能够兴旺,做起来有一份自豪和荣誉感,但是企业搞成这个样子不是我们个人因素,是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2006年,贺晓钟拿着每年四五百元买断工龄的钱,彻底告别了曾经带给他骄傲和尊严的厂子。

年过四十,他不想再过漂泊的生活,也没有心力重新开创一门事业,对火柴行业的感情从舍不得离开变成没办法离开。下岗后,他辗转省内两家小型火柴厂,2007年来到常德。

这里的师傅们从各地而来,据他们说,常德火柴厂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火柴厂,有四台上火药的连续机,也就是四条生产线,其他很多作坊只有一条。

火柴即将消失?最后一代火柴人的彷徨与坚持

柴分类装盒。陈正军 摄

更稀有的是像他们这样的火柴技工,全国范围内顶多五六十人。他们自称“老火柴”。

“老火柴”每天打交道的机器都收购自倒闭的国有企业,这是最后一批机器了,国内已经没有火柴机械厂家,也买不到配套的零配件,修理故障完全依赖他们的双手。

“我现在是和火柴相依为命。”贺晓钟希望火柴能再坚持五年,“如果我到60岁能从这个行业退休,那也就完美了。”

火柴即将消失?最后一代火柴人的彷徨与坚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