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每天都在感动中 > 正文

80后“富二代”开养老院:看到人生的四分之三(2)

2013-01-09 07:24:50  陈卓  中国青年报  参与评论()条

    中专毕业后,闫帅并没有正儿八经地找工作,而是穿梭于各种酒吧,最多的时候一晚上能花3000元钱去买啤酒喝,“舞跳得棒极了”。

    直到2006年,母亲得了癌症,他突然感觉“一根梁塌下来了”。家里刚开办不久的养老院很缺人手。

    从这以后,闫帅开始“慢慢跟以前的朋友圈脱离”,在父亲手下专心打理养老院。以前开着宝马、切诺基的小伙子开起了面包车,买菜,接送老人,到处拉“客户”,一应杂活都被他承担了起来。

    但是,情况并没有向好的方面发展。2008年,母亲刚出院的那个冬天,父亲就被查出了脑梗塞,紧接着,又被查出患有肾衰,必须依靠透析才能维持生命。

    在80多岁奶奶的记忆里,当时孙子帅帅“几乎天天哭”,一头浓密的头发也大把大把地掉,最后干脆剃成了圆寸。

    很快,这个可以让闫帅自称“富二代”的家庭开始变得拮据,甚至欠下了外债。有一次,父亲因病紧急抢救后第一句话就是:“救我干嘛?给你当累赘。”闫帅用棉签伸进父亲肿胀得无法分开的脚趾中认真地擦洗,低着头说,“爸。有我呢,这院子你放心。我不可能把这买卖给你干黄了。”

    父亲曾经是他在家里最畏惧的人,每次伸手问父亲要钱,父亲总会狠狠地骂他一顿,然后把钱摔给他。“每次都骂得特别狠,恨不得把你的自尊心踩在脚下,然后拾起来,再扔地上践踏”。

    为了撑下这个养老院,各种状况的老人他都接收了进来。

    有一回,一位行动不能自理的老人不愿承认自己大小便失禁的现实,就偷偷把粪便藏在自己的床里。闻见了刺鼻的臭味,1.73米高的闫帅,赶紧单膝跪在床前,给老人量血压测血糖,擦洗身体。

    “没办法,这些活你院长都不干,人家护理员就拿那么点工资,凭什么去干?”他说。

    而且,他心里还盘算着,如果要是让护理员看见他们老板都这么在意这个老人,护理员就不敢不上心了。“要不老板该不发我们工资了。”

    每次闫帅出去找客户的时候,都不会跟老人家属说自己就是院长。即使到了家属过来签协议的时候,他也尽量瞒着。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人发现有些不对劲,并不断地追问眼前这个虎头虎脑的年轻人,怀疑他是否能撑起来这个养老院

    为了让老人们过得舒服,这个小院长在院子的水塘里种满了荷花。为了拉客,他承诺家属“你把老人放这里两天,不行你随时接走”。如今,养老院里的老人人数已经从他接手时的个位数上升到三位数。

    最难的时候,他也有退缩的想法。那时父亲病得厉害,有人要收购,给2400万元。母亲不干,说死也要死在这里。养老院里盖楼,父母投资了500万元,借了别人200万元。这中间,闫帅倒过礼品,开车去机场拉过黑活,一连干了七天,每天睡不到两三个小时。母亲后来抢他车钥匙,闫帅说,不干怎么办?吃什么?“有时候我也不知道怎么就熬过来了”。

    闫帅常自嘲“我被养老院绑架了”,但转身又会说,“我不能放弃,放弃了,这些爷爷、奶奶去哪里呢?”

    “养老院能让你看到人生的四分之三。”闫帅说。

    在这里,25岁的年轻人见证了自己孩子的出生,经历了父母的生病,甚至目睹了老人的死亡。一位叫王永祥的老人“安安静静地去了”,他的后事全部由闫帅料理。听到火葬场的工作人员叫“王永祥的家人”时,闫帅站了起来,捧过骨灰盒,撑起一把大黑伞,遮挡住头顶的阳光,走向骨灰寄存室。这时的他,脑子里全部是老人坐在养老院里,抱着猫抱着狗,跟他聊天,问他借书看的情景,“当时眼泪就下来了”。

    “老爷子,这儿是个三层小楼,您先在这儿呆着吧,谢谢您这两年陪着我。”闫帅一边说,一边把骨灰盒放进了“第三层第二个柜子里”。看着旁边的柜子里都摆着一束花或者一个小塔,而这“第二个柜子”里却只有一张王永祥的照片,闫帅又转身出去买了一束花,恭敬地放了进去。

    事后,王永祥生前所在的长阳工业公司为闫帅送来了一面锦旗,但是锦旗上写的什么,小伙子已经不记得了。

关闭
 
网友发言 已有人参与 条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