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华盛顿4月9日电 (天下人物)保罗·肯尼迪:如果重写《大国的兴衰》
新华社记者徐剑梅 刘晨 胡友松
35年前,保罗·肯尼迪首次接到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聘书时,仅38岁。31年前,出版《大国的兴衰》时,他42岁。
再过两个多月,肯尼迪将庆祝73岁寿辰,虽华发萧疏,却毫无龙钟之态。近日,这位历史学家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在近两个小时访谈中,他始终保持思维敏锐,逻辑缜密。交谈中,学者的严谨底色鲜明——回答问题时先厘清概念再陈述看法,并援引史实为据。
肯尼迪生于1945年6月,家乡在英格兰东北部的沃尔森德,父亲是船坞工人。高中时,受历史老师激励,他开始对历史和全球大趋势产生兴趣。本科毕业时,他拿到纽卡斯尔大学历史系11年来第一个一等生荣誉。系里教授鼓励他深造,于是他进入牛津大学,研究“太平洋上的帝国主义”。1970年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在东英吉利大学谋得教职。1983年,他受聘于耶鲁,教授英国史。
肯尼迪年轻时出书很快,几乎每一两年就有一本著作问世,但《大国的兴衰》令他骤得大名后,出书速度明显慢了下来,间隔往往达六七年。
采访中,他告诉记者,他刚完成一本关于二战海军和海权史的新著,不久将出版。在史学领域,他最为深耕的是海军史,而后延伸至军事史、大国关系、“大战略”研究,由专而博的学术痕迹清晰。
《大国的兴衰》引发的轰动和争议,是他事先不曾料到的。问世31年来,这本书已译成23种语言在世界各地一版再版,销量达数百万册,为他赢得很多赞誉。
原标题:社评:印太战略,想既埋中国又埋印度的坑美国星期三宣布将太平洋司令部改名为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这是早已透出的计划,但还是提供了世人谈论美国亚洲战略的一个噱头。华盛顿现在很欢迎这样的关注。
原标题:外媒述评:中法展示加强战略伙伴关系意愿参考消息网6月27日报道据拉美社6月25日报道,中国和法国25日强调了加强战略伙伴关系的意愿,将扩大以互相尊重和互惠为基础的经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