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巴黎4月8日电 通讯:一战百年祭华工 逝者无名当铭记
新华社记者吴涛 韩冰
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4月8日,来自中国、法国和英国等多国的各方人士齐聚在欧洲最大的一战华工墓园——法国北部的诺莱特华工墓园,举行祭奠活动。长眠于此的一些华工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只有一个编号。然而,逝者无名,却当铭记。
位于法国北部索姆省滨海努瓦耶勒市的诺莱特华工墓园是欧洲最大的华工墓园,共有884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遇难的华工在此长眠。
相关资料显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约有14万中国人被英国和法国招募到欧洲战场,成为后世所称的“一战华工”。他们主要从事修筑道路和战场工事、修理机械、运输物资甚至扫除地雷等艰苦繁重的工作。2万多华工为此付出了生命。一些华工甚至在前往欧洲的路上就“出师未捷身先死”,1917年首批赴欧的华工所乘船只被德国舰艇击沉,500多人丧生。
“华人劳工在战争后勤保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一战结束后也很好地融入了法国社会,并为法国经济社会的重建做出了贡献。”出席祭奠活动的法国索姆省负责人伯努瓦·勒迈尔在现场讲话中说。
然而,在一战结束后的近百年里,华工的贡献并未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承认,他们的付出和地位,被有意无意地掩盖。去年英国第四频道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英国被忘却的军队》讲述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比如一幅名为《战争的圣殿》的巨画描绘法国在盟友簇拥下的胜利景象,但因在画作即将完成的1917年美国参战,为在画中加上美国人,创作者将原画中的中国劳工旅抹去,换成了美国人。
今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近日,来自中国、法国和英国等国的各界人士齐聚欧洲最大的一战华工墓园——法国北部的诺莱特华工墓园举办一战华工纪念活动,向在战争中死难的华工致敬
举世瞩目的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上周末在青岛顺利举行,作为此次峰会的主会场,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何镜堂院士团队设计的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为青岛留下一座“历史地标、城市名片、市民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