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3月5日发表题为《人工智能使用增多,个人隐私在中国成隐忧》的文章。文章称这项由中央电视台联合腾讯进行的调查,询问了8000多名受访者对人工智能的态度。结果显示,76.3%受访者表示,一些人工智能对自己的隐私构成威胁,即便人工智能发展潜力巨大,会进入不同产业。约一半受访者表示,人工智能已经在影响他们的生活,1/3受访者认为人工智能威胁其工作。
有关人工智能的焦虑一直在上升:这种技术未来会怎样?从视频到用人脸识别和移动支付替代收银员,随着企业日益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会否“偷走”人类的工作?世界银行估计,中国75%的工作到2030年可能被自动化替代。
以上调查凸显这样一种观点:中国消费者日益意识到并直言自己的隐私权以及个人信息如何被使用。直到最近,传统的说法都是,中国用户不怎么在乎隐私权,他们的取舍是放弃大量个人信息,换取以数据为基础的服务和便利。
在中国内地,从手机号注册到在微博上发帖,或者通过微信进行移动支付,一切都需要用户进行身份验证。最近事件显示,消费者正在要求中国的科技巨头们在使用他们个人信息的方式上增加透明度。
收集个人信息获刑 何某为拓展业务,七年间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936万余条,并通过微信与他人交换涉及公民个人信息的数据。法庭上何某表示认罪。何某因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
收集个人信息获刑 何某为拓展业务,七年间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936万余条,并通过微信与他人交换涉及公民个人信息的数据。法庭上何某表示认罪。何某因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
贩卖个人信息获刑 “先生,你要投资买股票吗?”“高收益理财产品需要介绍一下吗?”接到此类推销电话时,不少被骚扰的人必然心存困惑:这些人是从何处得到的个人信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