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喀布尔2月14日电 通讯:用汗水诠释使命——记中国援建者在阿富汗的春节故事
新华社记者代贺 蒋超
早春二月,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依然能看到还未化尽的冰雪,但和暖的春风已悄悄吹来。
当祖国正沉浸在春节喜悦气氛中时,有一群中国人选择在阿富汗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坚守。他们当中有人已在当地扎根多年,用辛勤的汗水诠释着“一带一路”中国建设者的光荣使命。
十年坚守
“提到阿富汗,大家想到贫穷、战乱,很多人都不愿意来这里,”中铁十四局集团海外工程分公司驻中亚办事处党支部书记王闯告诉记者,“虽然阿富汗安全局势非常严峻,但作为一名援建者,必须深知责任所在,不应该退缩。”
带着这份责任,这位来自河北的“80后”自2008年以来长期坚守在阿富汗工地。在近10年时间里,不管风吹日晒,他和工人们一次次深入各地施工现场,见证和参与中国政府对阿富汗的多个重要援建项目,包括援阿总统府多功能中心、共和国医院、科技教育中心、国家职业技术学院等。
援阿国家职业技术学院项目是正在建设中的工程。记者日前在喀布尔见到王闯时,他正陪同国内验收专家组在施工现场进行项目中期验收。现场各类建筑材料堆放有序,道路两边干净整洁,工人们穿着统一工作服等候着指令,一块块“中国援建”的标示牌在阳光照耀下格外醒目。
据王闯介绍,这一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5240平方米,工程主要包括新建教学楼、综合楼、宿舍楼及汽修车间技术升级改造。阿富汗方面对项目非常重视,阿首席执行官阿卜杜拉曾表示,该项目建成后将对提升阿就业、促进阿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为了不辱使命、保证效率,王闯和同事时常要早上5点起床,每天在施工现场工作近14个小时。回到营地后还要整理材料,为第二天的工作做准备。
寂寞是常态
王闯说,他和同事在阿富汗的生活没有太多闲暇时光,不仅要面对复杂的施工环境,还要承受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大多时候,生活里只有工地和营地,因为安全形势不佳,大家在忙完一天后也没有其他地方可以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