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南京大屠杀80周年:历史真相并非“不辩自明”

2017-12-12 07:25:21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郑洪现年80岁,出生在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发生那一年。

2016年,郑洪所写英文小说《南京不哭》在美国出版。他以数学和物理学为毕生职业,“跨界”文学很不容易:小说写了十年,十易其稿。

英文不是他的母语,南京不是他的家乡,但一种使命感推动着他:他在为自己写,为与他一样在战乱中长大的同辈人写,也为不知道那场战争之痛的年轻一代写。

  【“这是我对他们的回答”】

从广东、澳门、台湾到美国马萨诸塞州,郑洪的学涯最终落脚麻省理工学院,执教半个世纪,学术成就斐然。在同事眼里,他温和儒雅、勤勉低调。

1995年4月13日下午,两名同事在办公室找到他,让他去听一场讲座。郑洪到场时,4名学者正向200多名听众讲述美国在日本投原子弹之事。那4人是麻省理工学院荣誉退休教授菲利普·莫里森、历史学教授约翰·多佛、达特茅斯学院历史学教授马丁·舍温和日本法政大学日本历史学教授袖井林二郎。

他们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因为美国投掷原子弹,日本民族受伤甚重、苦难最多。他们推测,假如没有某些特定事件,美国可能不会把原子弹投向广岛和长崎。

郑洪热血冲脑,儿时画面在眼前“回放”:5岁时,第一次看见天边飞来日本战机,连续投下点状炸弹,弹头按半圆形弧线下坠,随后是漫天烟尘和满街尖叫。10岁时,在广东农村,他学会跟着家人“躲警报”。来不及跑就钻到床下,等“不响了”再爬出来,看大人们搬尸体:身体和衣服支离破碎,拖地的脚在地面划出带血印迹。

他举起手,要求发言。“如果一群强盗闯入了你的家中,强暴了你的妻子,杀死了你的儿女,还要割破你的喉管,警察进屋来制服了强盗,救了你的命。请问台上4位尊贵的先生,这是警察在暴力执法吗?”

台上台下一片安静。一名美国主讲人简单回应几句,又回到原来话题……

讲座结束后,那名日本学者追上郑洪,对他说: “先生,我不认识你,但你刚才说的话我字字同意。”郑洪却记得清楚:“刚才他在台上却没有这么说。”

《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杂志事后刊登一篇长文,由讲座主讲人之一执笔,继续为日本辩护。郑洪投书反驳,但杂志过了几个月才刊载,且篇幅遭大幅删减,是那名主讲人文章的十分之一。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