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非洲将用30年完成城市化进程?中国设计师来帮忙

2017-11-30 08:55:57    中国网  参与评论()人

黄正骊说,这个项目,校长承担了和当地人的大部分沟通协调工作。然而,一次学校要拉电线,她没听校长的劝告自己去和工人谈,结果多花了很多钱。“到现在为止,这还是我最后悔的事情之一”,黄正骊说,“不管你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即便你的项目是慈善性质的,仍难免遭遇当地人猜忌。”

黄正骊还提到发生冲突的风险:这所学校所在地区居住着50万人,基本都是铁皮房子,道路狭窄,一台吊车进入都会像外星人一样引起所有人注意。不怀好意的人可能会借此做些文章,将这样的大型机械视作一笔巨额捐赠,或者看作外来者的入侵。所以,稍有不慎,工地上的人就会成为几十万人的公敌。

黄正骊在非洲也听到过对中国搞“新殖民主义”的指责。她说,和西方宣称的中国式造城在“殖民”非洲不同,数据显示中国更多是承包者和承建者,而非出资者。正因为此,中国承包商不仅面对成本难题,还被置于冲突最前沿。

黄正骊建造的学校在当地被亲切地称作“北京小学”。为了节省成本,所有材料都是从中国进口。虽然最开始希望可以有技术输出,但受限于当地客观条件,技术复制并没有成功。

“贫穷”,中西规划师有不同理解

在广州设计师团队的规划中,融入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由于莫桑比克的纳卡拉与楠普拉正好可以对应“深圳与广州”,团队创造性地借鉴中国经济特区建设经验,提出按梯度、分层次划定“纳卡拉走廊经济特区”。

“对比非洲之前的城市规划,这个规划更有目标性与可实施性。西方规划师更强调原则,注重公平,本次规划结合了西方经验的优势,重视本地文化与自然现状,并融入中国特有的规划模式,可以说是一次‘当地特征国际标准 中国模式’的全新经验输出范式”,广州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二所所长李开猛对《环球时报》记者说。

李开猛对比了中西设计理念,认为中方与西方规划师对“贫穷”的理解存在差异。“较多的西方规划师认为贫穷是阻碍非洲城市发展的最大现实,但中国规划师认为贫穷是阶段性问题而非结果。中国的快速城镇化发展经验(对非洲)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中国的规划理念更讲究可落地和可实施性。”

在设计过程中,专家们制定了较为明确的经济发展目标,路网、功能组团、生态基础设施等都围绕该目标展开。李开猛说:“我们相信,有新产业和投资进入,贫穷就会逐步改善。我们认为,中国经验要在非洲发芽,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创造出他们对更好生活的憧憬。”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