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贝尔格莱德11月27日电 综述:“16+1合作”助力中国-中东欧及中欧关系发展
新华社记者王慧娟
自2012年首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在波兰华沙举行以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16+1合作”)机制在中东欧地区的活力日渐突显。
第六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27日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受访专家学者表示,“16+1合作”机制有利于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地区以及中欧关系的发展,希望未来这一合作能够更上一层楼。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获多方面提升
“16+1合作”是中国和中东欧16国共同创建的合作平台。合作机制建立5年来,双方经贸合作进入快车道,一大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金融合作等重大项目稳步推进并陆续建成。
塞尔维亚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内文·茨韦蒂查宁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近年来中国帮助塞尔维亚修路筑桥,两国实现互免签证政策,开通直航。2016年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随着经济关系的增强,两国的外交和政治关系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茨韦蒂查宁表示,在“16+1合作”机制下,“不仅塞尔维亚与中国的双边关系得到了提升,整个中东欧地区与中国的多边关系也同样得到了加强”,这一机制带动了双方的经济合作。
在近日于布达佩斯举行的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会议上,匈牙利外交事务和贸易研究所主任舍贝尔·马顿发言说,“16+1合作”机制“涵盖经济、贸易、基建、金融、旅游、教育、农业和文化等领域的措施和项目”,开辟了中国-中东欧合作关系的新篇章。
“‘16+1合作’机制的发展过程中成功吸引了政治家、媒体、社会科学家和普通市民的关注,”捷克科学院全球研究中心主任马雷克·赫鲁贝茨在智库会议上说,“过去5年间政府间和大型企业之间的经济合作不断取得进步”。
波兰亚洲研究中心主席帕特丽夏·潘德拉科夫斯卡在智库会议期间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对“16+1合作”充满信心。“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面,这一网络、这一合作模式运转良好,我们可以互相学习,不仅学习中国,更可以向其他中东欧国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