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称,高科技曾被认为只是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的专属游戏,但如今中国正在颠覆这种偏见,在人工智能研发领域,中国已经令人意外地与美国共挑大梁。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0月20日报道,“到2018年,中国政府对人工智能的研发支出可望达到150亿美元。”麦肯锡董事长兼全球总裁鲍达民如此预测。鲍达民是一名中国通,在成为麦肯锡掌门人之前曾长期驻扎上海。今年9月底他空降北京,再次呼吁中国加大力度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他认为,中国在这方面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是这里拥有海量活生生的数据。他表示,20年前全球范围内曾出现过一次“假曙光”,但是当时没有可匹配的计算能力,如今随着计算技术的提升,加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多数据得以采集,人工智能正在从构想变为可应用的现实。
此前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在一份报告中做过三点判断:人工智能投资已进入到世界领先科技公司对专利和知识产权的竞争阶段;早期进入人工智能行业的公司往往更接近数字化前沿;高科技、通信与金融服务三年内将成为人工智能的主导产业。麦肯锡预计,人工智能应用的市场规模将在八年后达到1270亿美元。在2017年3月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鲍达民在讲演中称,一些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和语音识别等技术方面走在了前沿,可整合进诸如私人助理、自动驾驶等新产品中。
作为执掌这家全球顶尖合伙人咨询公司近九年的资深人士,鲍达民在每日与各类客户的接触过程中,训练出了非常敏锐的洞察力。一个趣闻是,现在越来越多机构开始认真对待中国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其实早在2010年鲍达民就谈到可能会出现一个“新的贸易轴心”、“这是以前的一条丝绸之路”。
鲍达民对中国问题很感兴趣,也懂得如何发挥影响力。跟其他很多行业一样,今天的咨询业也面临着被人工智能大肆改造的命运,在高薪聘请员工与高价引进人工智能技术之间,以做决策为每日工作的鲍达民,此时更需要仔细权衡。他表示,公司要承担起“双重使命”——为满足客户需求而大力引进机器人和自动化程序,另一方面需要培训员工掌握运用人工智能必需的相关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