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尼泊尔人聊中印:常对“强势兄长”心存警惕

2017-09-13 07:46:31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泰米尔区的街道和中国胡同的宽窄差不多,但体形小巧的“奥拓”出租车仍能在坑洼的路上穿梭自如,招手即停。司机永远不打表,如果看出你是游客,比正常价格翻一倍的价钱就是他们的“底价”;如果你坚持给他们正常价,他们不会生气,反而会笑嘻嘻地摇头,那意思是:“好吧,被你识破了。”

“我们尼泊尔人最喜欢中国人!我说的是真的。”一名年约50岁的出租车司机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国人很努力,会赚钱,你们帮了我们很多。”说话间,车停在了十字路口,一名乞丐将手伸进了车里向记者要钱。刚想掏零钱,司机摆手制止:“不要给,他们都是印度人,很懒。你要是给了他,一堆人都会过来的。”

乞丐面无表情地走向下一辆汽车,在毒辣的阳光下飞扬的黄尘丝毫没有影响他们“工作”。在加德满都,尽管天空明净无云,但地面常常尘土飞扬,即使在现代化大街上也是如此。在尼泊尔攻读博士学位的辛雨(化名)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尼泊尔的市政建设存在很大问题,“土地可买卖,购买后变为私有,因此有的居住区附近道路无人维修;而公有地块由于政府效率不高,维护不及时或不到位,路况也很差”。

夜幕降临,稍微往市郊走一点,路灯就消失了。不过,街面依然热闹:缓慢腾挪的汽车喇叭响个不停,车灯照出前方横穿马路行人的身影,路边的垃圾堆散发着异味,与修了一半的工地不分彼此,远处小店的彩色灯饰看起来更像是为这混乱的场面助威。还好,即使如此,人流车流最终都能找到自己的路。这个贫穷国度的形象开始逐渐符合记者此前的想象:风险里蕴藏机会,无序中自有平衡。

“其实尼泊尔可以发展得更好,因为我们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铁矿、铜矿、铀矿等等都有。”尼中合作协会主席普瑞姆·沙格尔先生很认真地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若不是因为南边的邻居……”

尼中合作协会主席:亲近中国曾被威胁

从地图上看,尼泊尔的国土近似于一个长方形。常居尼泊尔的文化学者叶凉向《环球时报》记者描述这个国家的地缘文化:“虽然面积仅接近安徽省,但民族、信仰和地理构成很复杂——南部平原洼地类似印度,北部山区源自藏区文化,中部谷地是典型的尼泊尔独有文明。作为一个喜马拉雅内陆山国,仅有的两个邻国就是中国、印度。正如‘大尼泊尔’创立者、沙阿王朝首任国王普里特维·纳拉扬·沙阿所说,‘尼泊尔就像夹在两块巨大岩石中的土豆’。”记者在尼泊尔采访的学者基本都认同沙格尔的上述观点:这块“土豆”没有长得更壮,是因为印度这块“岩石”对它挤压得太厉害。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