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白宫禁止军方渲染中美“大国竞争” 军方不满(2)

2016-09-29 10:33:50    参考消息  参与评论()人

多名重量级专家也呼吁,面对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对于政策中的细微差别就应该这样一丝不苟。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专家迈克尔·奥汉隆认为,对于中美关系仅仅聚焦积极或者消极的一面,都无法制定好的政策,“我认为白宫确实做得对”。

相关阅读:

外媒:中美建新型大国关系须跨越鸿沟

日本《读卖新闻》9月28日刊登《“新型大国关系”左右美中外交走向》一文,作者系庆应大学副教授神保谦。文章称,“新型大国关系”能成为引导21世纪美中关系的概念吗?还是会因对峙难以消除而仅仅停留在字面上?

文章称,“新型大国关系”被明确提出,是在2013年6月习近平与奥巴马在加利福尼亚州举行会谈时。

习近平主席提出把“新型大国关系”作为美中关系的根本原则,其核心内容为避免冲突和对抗,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以及合作共赢。另外还加入了在亚太地区进行合作和共同应对全球性课题等内容。

文章称,本月举行的美中峰会,双方一致同意就加快建立危机管控机制、签署投资协定、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应对气候变化等地区和全球性课题开展广泛合作,但也遗留下网络安全、人权、南海等诸多问题。对中国而言,“新型大国关系”是与美国开展多领域合作的一种概念,也是一边避免与美国发生摩擦、一边确立对等地位的概念。

文章称,但是,美国虽然尊重中国的积极态度,却对认同“新型大国关系”这一措辞持谨慎态度。最大的课题在于,中国重视“尊重彼此核心利益”。核心利益包括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迄今为止中国已暗示把台湾、西藏、新疆、南海和尖阁诸岛(即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本网注)作为概念中的一部分。“新型大国关系”包含了一面保全中国核心利益,一面限制美国参与亚太事务的逻辑。

文章称,美国完全接受“新型大国关系”,很可能会降低对盟友安保事务的参与程度。“新型大国关系”要被美中两国接受,还有许多鸿沟要跨越。

日本《每日新闻》9月28日刊登文章《日本学者解读美中峰会》,作者为小仓孝保。关于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美中关系的现状及习近平与奥巴马会谈的成果,日本学界进行了解读。

谈及美中峰会的意义,早稻田大学教授青山瑠妙表示,中国将这次访美视为习近平的外交成果。使用“新型大国关系”这种表述,而非“G2”,是希望建立与美国协调管理地区和全球问题的框架。

针对峰会的成果,亚细亚大学教授遊川和郎说:“要说中国最希望从这次访美中得到什么,应该就是受到美国的欢迎,让美国承认‘新型大国关系’。如果能达成美中三个联合公报那样的协议,就是极大的成功。”

青山表示,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没有让步,但在网络安全和气候变化问题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不过,关于网络问题,中国要建立对话渠道的目标虽然实现了,但在美国看来还远远不够,美国应该是希望在制裁措施等方面开展深入对话。

中央大学教授泉川泰博说,对美中关系而言,最低点算是已经过去了,但最高点还远没有达到。

彭博新闻社网站9月27日刊登《习近平对华盛顿的大赌注访问》一文,作者为阿尔伯特·亨特。文章称,对下一代人而言,美中——可能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超级大国——关系也许是最重要的地缘政治问题。

前美国驻印度大使罗伯特·布莱克威尔希望美国持更加对抗性的姿态。他声称,“亚洲均势”正面临风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