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驰援武汉30日——非常时期的北京援手(3)

驰援武汉30日——非常时期的北京援手(3)
2020-02-26 09:18:02 新京报

隔离区内与外的变化

得益于宏观到微观的各方改进,1月30日,隔离区内与外,变化逐渐发生。

张黎明逐渐摆脱焦虑。随着重症设备陆续补充和秩序建立,患者整体情况日渐向好,痊愈出院患者越来越多。2月13日,北京医疗队3位患者出院,他高兴坏了,早早地下楼等待患者,与他们握手合影、祝他们平安顺利。

丁新民察觉到,患者对待疾病的态度逐渐理性。恐惧、焦虑是患者最初的普遍状态,有人入院时给医生下跪,有人陷入绝望打算放弃生命。寄希望于药到病除,不少患者会向他求索各类药物,追问为何没给开克立芝、阿比朵尔。慢慢的,随着病情转轻和医生的不断解释,患者不再求药。

“新冠肺炎是自限性疾病,没有特效药,‘病急乱吃药’不仅没用,还要面临不良反应的风险。现在病人都能理解了,有的因此特意向我们道谢。”丁新民说。与此同时,好转的患者开始有精力挑剔起医院的伙食,让他既欣慰又无奈。

在患者心目中,北京医疗队成为一个有温度的名词。住院期间,弓露(化名)最大的乐趣,是从看不清面孔的隔离服中分辨出北京的大夫。

“我喜欢他们,说话温柔,总是有笑容,让人心里舒服。”经过十多天的治疗,弓露顺利康复出院,回忆住院时的点滴,仍会露出笑容。

“生病了,总有悲伤的情绪,李秀男就会跟我说,‘加油,你恢复得很好!要阳光,越阳光好得越快,病毒就不会靠近你。’我一直记得他的话,我觉得我们不仅是医患关系,也成了朋友。”她口中的李秀男,是北京朝阳医院护士,出院时,弓露向李秀男发出邀请,等疫情过去,请他吃一碗地道的热干面。

隔离区外,队员之间,也比普通同事更近了一步。

2月23日,臧学峰结束夜班,顶着日光从医院回到驻地,房门把手上一如既往地挂着一份早饭——从第一个夜班开始,同队医生陆非平默默承包了给臧学峰送饭的活儿,9次夜班,9份早饭,一次不落。刚到武汉那天,臧学峰有些受寒,无意提了一嘴,陆非平便送了两盒感冒药过来。两人不住同一层,房卡不能刷不同楼层的电梯,陆非平每天坚持爬楼梯送饭。

臧学峰和陆非平都是北京世纪坛医院ICU医生,已共事多年。在臧学峰心中,陆非平经验丰富、知识广博,“什么都知道”,遇到临床上的困惑或发现,臧学峰都会向他请教探讨。来到武汉之后,交集不再局限于工作,两人互相照应,变得无话不谈。

陆非平不擅长认路,一天,武汉天阴下雨,他下了班认不清回驻地的方向,臧学峰等着他,让他跟着自己,“丢不了”。回程路上,两人讨论当天患者的病情,说到激动处,陆非平就把冲锋衣的帽子往下摘,臧学峰怕他淋雨着凉,不停伸手给他戴回去。

“以前大家只是同事,现在更亲近了,每天碰着他就像碰着了家里人,心里比较踏实。这么说来,陆主任和我爸真有点像,今年都58了,都是光埋头苦干、不喜欢说话。”臧学峰说,“我总觉得应该照顾他,反而受了他不少照顾。”

驰援武汉30日——非常时期的北京援手

2月25日,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北京医疗队医生与专家讨论病人病例。摄影/新京报记者陶冉

从遭遇战到持久战

从驻地到医院,一天24小时、7趟班车,医疗队临时党总支书记刘颖的手机上定了6个闹钟,除了凌晨4点,每一班出发前,她都要来送车,久而久之,一班车有几名大夫,她烂熟于心。早上8点人最多,座位甚至坐不下;下午2点只有一个,是12层病区的大夫提前上班,急着把里头的战友换出来。

她经由送车观察队员的状态。刚来时,是兴奋中夹杂着一些不知所措;一周后,开始习惯和适应新的环境与生活;两三周时,异地任务仍未结束,不知归期的队员,神情变得有些焦虑。

到底要在武汉待多久?刘壮觉得是半个月,除了援非三年,异地支援任务一般在两周内结束;贾明觉得是三周,以他SARS时期的经验,会有一批轮换与接班;北京世纪坛医院感染科医生苑晓东带了一个月的药,现在已经见底,只好托队友“补货”。

2月19日,武汉协和医院西院迎来规模最大的出院潮,31位治愈患者走出住院楼,其中16位是北京医疗队接管的患者。一下子空出11张床位,北京世纪坛医院呼吸内科医生张捷第一次觉得病房那么宽敞,但不到6个小时,11名新患者入院,再次将病区填满。

“传染病疫情的控制,毕竟和地震、火灾等突发事件的应急不一样,过程会相对较长。”刘立飞说,一切驶入正轨,遭遇战、攻坚战转向持久战。

一个月过去,医护人员开始调整自己的生活。

驻地酒店外的步行道,走一圈大概500步,慢跑一圈4分钟,抵达武汉的第25天,苑晓东决定重拾跑步的习惯,吃完晚饭,他会戴着口罩绕着酒店跑上12圈,他打算逐渐恢复强度,最终的计划是日跑10公里,在现有基础上翻倍。

跑步时,苑晓东经常碰上同队的臧学峰——一个逆时针慢跑,一个顺时针慢走,一个晚上会打几十次照面。

刘壮正等待着新一批防护物资的补充。在普通病房进行ICU作业,护士们面临更高的防护风险,除了常规的口罩、护目镜,还需要更多的防护面屏。与此同时,他正寻思重返临床队伍。“现在一切都走上了正轨,‘医务处’的工作变少了。其实我来这儿的预期,是进隔离区救治重症患者。”

刘立飞有一个厚厚的棕色笔记本,每天发生的事情、新增的任务、近期的工作计划、工作中的思考,他会记在纸上。刚来时,他每天都要往医院跑,一天开几场会,笔记一写就是两三页,来武汉后新建的word文档,积累了12000字。最近,笔记缩短到了半页,队员状态成为他最关心的问题。

2月20日,北京安定医院两位心理专家受邀来到武汉,带着6箱物资,里面有不少运动器材。

2月25日,海南省第七批支援湖北医疗队进驻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北京医疗队支援武汉的第30天,迎来了外援,可以期待在适当轮休中歇一口气。

(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