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台湾海峡 > 正文

台湾少数民族不需要这种“被道歉”(图)(2)

2016-08-02 08:16:29  海峡新干线    参与评论()人

我们也注意到,正在蔡英文道歉的同一天,位于新北市三峡的大豹纪念碑正式奠基,台湾少数民族民意代表高金素梅也前往参加,悼念浴血捍卫过自己土地的大豹社少数民族同胞。

到底蔡英文的这场“道歉秀”要获得什么样的目的,其“硬伤”又是什么?《海峡新干线》台湾时事评论员、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亚中撰文做出了深度分析,现摘编如下——

道歉不应沦为权力工具

张亚中

道歉是一个美德,它可以让受害者心灵得到安慰,也可以升华道歉者的良知。然而,道歉不应是权术,更不可错误地认识受害者的创伤,而回避问题真正所在。道歉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给受害者公道,也是让所有成员均能理解尊重与包容的重要,让社会变得更为和谐。

蔡英文在8月1日,以领导人的身份向台湾少数民族道歉。在竞选期间,她就表示,“道歉只是第一步,真正要完成的是‘转型正义’”。我们同意蔡英文的部分说法,台湾少数民族应与各族群平等拥有一切权利,并享有某些特殊权益。但对于蔡刻意回避或扭曲史实,又将向他们道歉一事作为“转型正义”的工具,则不能苟同。

世界各地少数民族一向有独特的智慧。1852年,美国总统想要买现在西雅图的土地。当时的印地安酋长西雅图回信说:“你怎么能够买卖天空、买卖大地呢?…人类并不拥有大地,人类是属于大地”。今年7月28日,新西兰政府接受了毛利人“将生活的地理区域认知为自己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观点,而通过《尤瑞瓦拉法案》,从此尤瑞瓦拉公园成为一个法律实体。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真正的主人,我们都是过客,只能“享有”而不应“拥有”,人们之间有“先来后到”,但与大地均为一体。加拿大以“第一民族”(First Nations)称呼早到的印地安人,无论是“原住民”或“第一民族”,均不是“主人”之意,而是“先来”之词。

但在台湾,在别有用心的政治操弄下,“后来”一词变成“外来”之意,将闽客汉人、日本人、外省人都视为“外来政权”的同义词,刻意忽略彼此的本质差异。

“日据”以前汉人来台对台湾少数民族的确造成过伤害,汉人应表达歉意,但也要问问,是哪个“政权”在统治期间不惜让台湾少数民族灭族?是哪个“政权”让台湾少数民族组成“高砂义勇军”并强迫其走向南洋战场?是谁在1945年颁布“26号日令”,强行掠夺台湾少数民族的传统土地?

台湾少数民族民意代表高金素梅引用当时《警察沿革志》的资料称:“台湾少数民族被杀八分之一人口,汉族则有40万人被杀。…“日据、日治”,一字之差的距离,就是“殖民者与被殖民者的距离”,就是‘砍人头与被砍头的距离’”。

1949年“国民政府”来到台湾,在那个威权体制的时代,的确很多台湾少数民族的文化语言没有被重视,但“国民政府”始终都把台湾少数民族当成自己人,与台湾少数民族通婚最多的就是那些外省族群。

蔡英文要向台湾少数民族道歉,但是代表谁道歉?她是否应该要向那个在1910年将台湾排湾族人带往伦敦的博览会,当成“人间动物园”展出的日本政府道歉?要向那个对台湾少数民族血腥殖民统治的日本国道歉?民进党当局如果还继续在历史教科书中美化日本的殖民统治,坚持使用“日治”,而非“日据”,那就不是真的道歉,而是再一次地加害。真正的道歉应该包括帮助台湾少数民族讨回他们祖先的尊严。

向台湾少数民族道歉的社会意义,不仅在于要还给他们应有的公道,也是为求所有族群的和解,彼此的体谅、尊重与包容。如果只是将向他们道歉作为推动“转型正义”的工具,但却美化日本殖民,仍旧用清算、斗争、丑化来打击另一个族群或政党,这样的道歉缺乏美德,而只是沦为权力的工具而已。

(责任编辑:陈倩 CN03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