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台湾海峡 > 正文

国民党有人提改名去"中国" 民进党拟衔接"一个中国"(2)

2016-01-25 09:12:24  澎湃    参与评论()人

捡芝麻与丢西瓜

可能感受到话题延烧带来的巨大压力,徐巧芯随后在脸书发文改口称,改名只是开放讨论,“此刻更改,我持保留态度。”不错,对传统的国民党支持者来说,改名不是一般的议题,必然带来“国族认同”的争议与疑虑。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不仅牵涉到国民党的自身改革定位,更牵涉到对岸大陆的观感,当然要慎之又慎。

一方面,失败之后的国民党仍然肩负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任,即使民进党上台,国民党的制约、平衡作用仍然不可或缺,切莫自废武功。令人忧虑的是,更名提议背后恐怕也有质疑国民党“这些年与大陆走得过近”的影子。胜选后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已改变过去的口吻,说“理解和尊重‘九二会谈’的历史事实”,为寻求大陆能够接受的表述作积极的努力。国民党新世代和本土派反而自乱阵脚,开出“改名论”的药方,令人错愕不已。

另一方面,由于国民党的“血统”来自中国大陆,国民党要本土化,“拿香跟着拜”,追在民进党屁股后面是没有用的,丢了自家魂儿甚至持续绿化,就有走向碎片化和分裂的隐忧。

台湾《联合晚报》21日刊文对比称,国民党近来抛出的第一个议题竟是应否存留党名的“中国”,而民进党的第一个议题却是如何跟“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衔接。这形成一幅奇幻的风景:国民党想要抖掉的包袱,却似乎是民进党发现的新衣。言外之意,国民党就不怕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说到底,无论年轻化改革还是本土化论述,都替代不了国民党终极是要填补信仰的空洞化。以年轻化为例,如果只是换一批没有党魂的年轻人上来掌权,除了面孔变了,国民党依旧会是那个换汤不换药的百年老店。

谢大宁认为,除了年轻化和本土化合二为一的“去中国化”,国民党还可以选择第三条路线,就是坚持中国国民党的传统精神,以立足台湾、胸怀大陆、放眼世界为主轴,依照“三民主义”的路线发展,积极寻求两岸的和平解决方案。只有检视并重新拥抱起失去已久的党魂,才能够成为一个足以号召群众支持,又富有战斗力的政党。

回到2007年。面对更名说来势汹汹,马英九淡定地说,国民党目前当务之急是提出令人感动的政策与做法,展现反省能力,这些改革理念比改名还重要。如果提不出好的政策、做法,再改名也没用。虽然时间一晃接近10年过去了,党主席都换了好几茬。这番话放在今天来读,依旧是若合符节,毫无违和感。

(责任编辑:陈倩 CN03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