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李克强出访欧洲 > 正文

中欧关系40年风雨兼程(1)

2015-06-29 17:47:58  新华社    参与评论()人

中欧关系40年风雨兼程

2015年6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乘专机抵达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出席第十七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李克强总理夫人程虹同机抵达。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今年正值中欧建交40周年。40年沧桑巨变。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欧洲共同体演变成欧洲联盟。中欧在各自的发展道路上相互支持,在经贸等各领域开展互利合作,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等全球性挑战中同舟共济。

“四十而不惑”。步入“不惑之年”的中欧关系将怎样绽放光彩?新华国际客户端愿带您一起来一次穿越之旅,切身感受中欧间的风雨历程。

[初步接触期]

1975年5月6日,中国和欧盟(前身为欧洲经济共同体,简称欧共体)正式建立外关系。当时中国是社会主义阵营中最早承认欧共体、并与之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此后中欧关系逐步发展,直至八十年代末期。

中欧关系40年风雨兼程

1978年4月3日,中国-欧洲经济共同体贸易协定在布鲁塞尔签字正式签字。代表中国政府签字的是外贸部部长李强(左),代表欧洲经济共同体签字的是欧洲经济共同体部长理事会执行主席、丹麦外交大臣克努兹·伯尔厄·安诺生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委员会负责对外关系的副主席威廉·哈费尔坎普。新华社发(传真照片)

中欧关系40年风雨兼程

1983年11月1日,中国与欧洲煤钢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分别建立外交关系,从而实现了与欧共体的全面建交。图为1983年11月2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陈慕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欧洲共同体执委会主席加斯东·托恩。

自1983年起,双方每年举行定期政治磋商,并在联合国大会期间举行外长级会晤。1994年,中欧签署政治对话协议。

中欧关系40年风雨兼程

1986年7月1日至5日,应中国政府的邀请,欧洲共同体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对中国进行了为期5天的正式访问。图为1986年7月3日,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在北京会见德洛尔主席一行。

中欧关系40年风雨兼程

1988年5月,欧洲共同体委员会在华设立代表团。图为同年5月26日,欧洲共同体委员会首任驻中国代表团团长杜侠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向国家主席杨尚昆递交委任书。

[磨合碰撞期]

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是中欧关系中的磨合碰撞期。期间,欧盟开始对中国实行高科技武器出口限制,中欧关系陷入低谷。很快,中欧便开始了再度接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