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正文

北京老城区32处文物腾退2017年启动 什刹海畔有望开放

2017-07-31 09:08:08  千龙网    参与评论()人

来源标题:老城区32处文物腾退今年启动

一根长达7.8公里的“脊梁”,从南到北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如今,随着疏解非首都功能,治理“开墙打洞”,胡同恢复肌理,什刹海畔一些高等级文物有望腾退并对公众开放……中轴线上越来越多的文物将再展风采。

整座老城重焕京韵,同时也融入了更多北京人的现代生活。昨日,市文物局局长舒小峰在做客“市民对话一把手”栏目中谈到,北京目前已经有7处世界文化遗产地,正在积极筹备中轴线申遗。“北京不单纯追求数量上再多一处世界文化遗产,重要的是以此为抓手,统筹保护好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进一步提升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水平。”

13万平方米文物建筑被占

2017年上半年,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研究讨论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送审稿)》指出,要推进实施老城重组,优化调整行政区划,强化政治活动、文化交流、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等服务功能。已提及多年的“旧城”没有出现。

从“旧”到“老”,一字之差。3000年建城史、860余年建都史的古都北京,放弃破“旧”立新,而是视“老”为宝,保护与利用并举。

然而不得不提的是,数十年来北京的一些风貌受到了威胁和破坏。举个例子,东、西城区直管公房中的各类文物建筑面积达13万平方米,其中有些文物被当做民居,有些成为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场所。这些建筑多因年久失修而残破,使用人口密集,成为北京老城的一道待抚平的伤痕。仅今年上半年,文物部门就约谈了60余处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文物管理使用单位。

古建办公地将置换“松绑”

其实,工作生活在文物建筑里的人,因为市政基础和生活设施落后,往往也并不舒服。腾出文物,再加以利用,是最佳保护方案之一。但资金、产权和管理等问题混杂,腾退工作一做就是数年,甚至数十年。例如,恭王府腾退就花了28年,寿皇殿被市少年宫占用了半个多世纪。

文物工作者正在尝试新的方法,缩短文物腾退和开放利用的周期。位于西城区金井胡同的沈家本故居将从大杂院变成博物馆,对外开放。

类似的腾退项目将越来越多。东、西城均已拉出的文物腾退名单,今年将至少启动32个项目。文物部门介绍,随着一些机关单位陆续迁入城市副中心,一些古建办公地也考虑通过置换等方式“松绑”。北海、景山等处已经初步摸清园内与古建无关的单位、居民情况,为下一步腾退奠定基础。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