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北京十月文学月 > 正文

谢冕:一份刊物和一个时代

2018-10-09 22:32:42  北青网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谢冕:一份刊物和一个时代

那一年十月,中国的天空响起了惊雷。雷声把人们唤醒,他们迎着秋天的阳光,擦干眼中的泪水和身上的血迹,告别十年噩梦,开始了新生活的追求和梦想。这十年的苦难太沉重,也太惨烈,人们都在考虑如何结束过去,创造未来。政治家们有他们雄心勃勃的事要做,他们在筹划着创造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与过去任何时期相比都不逊色的伟大的工程。在最先醒来的人们中,有社会最敏感的神经的文学家们——包括作家、诗人、文学批评家以及默默奉献的文学编辑家们在内的全体文学工作者——他们也隐约地感到了特殊时期对于文学重建的召唤,也有一个发自内心的对于这一庄严事业的悄悄的激动。

北京历来是开风气之先的城市。一份后来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大型文学刊物,在20世纪70年代那场巨大灾难落幕之后诞生了。刊物赶在改变中国命运的那个划时代的会议之前创刊,它是一个时代开始的象征,更像是一个传送信号的气球,向久经苦难的人们预告一个新时代的降临。这就是《十月》。

《十月》创刊的时候,文学圈中正是满目疮痍,一派萧瑟的景象。人们面对的是一片精神废墟。从昨日的阴影走出来,人们已不习惯满眼明媚的阳光,长久的精神囚禁,人们仿佛是久居笼中的鸟,已不习惯自由的飞翔。文学的重新起步是艰难的,它要面对长期形成的思想戒律与艺术戒律,它们的跋涉需要跨越冰冷的教条所设置的重重障碍。也许更为严重的事实是,因为长久的荒芜和禁锢在读者和批评者中所形成的欣赏与批评的惰性。文学每前进一步,都要穿越那严阵以待的左倾思维的弹雨和雷阵,都要面对如马克思所说的“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①的欣赏惰性的自我折磨。

1234...全文 6 下一页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为您推荐:

    《十月》:改革开放40年文学的缩影

    2018-10-09 22:31:18 北京十月文学月

    应国运而生——《十月》创刊40周年 作家齐聚庆生

    2018-10-09 22:29:24 北京十月文学月

    北师大教授朗诵法国诗歌《奥菲利亚》走红北京十月文学月

    2018-10-09 17:55:45 北师大教授 朗诵法国诗歌

    文学,将是秋天最美的风景

    2018-10-08 19:30:29 北京十月文学月

    第三届北京十月文学月活动安排

    2018-10-05 14:28:17 北京十月文学月

    十月文学院开院两周年成果回顾

    2018-10-05 14:28:17 十月文学院

    今年北京十月文学月开幕式上有啥?北京十月文学月又双叒叕来了!

    2018-10-05 14:28:17 北京十月文学月北京十月文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