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西城这个街道曾是居民“投诉大户”,它是如何摘帽的?(2)

一年多来,每个月市委主要领导都要听取专门汇报,为治理类街乡镇把脉,亲自过问每个街乡镇的整治提升工作。高位推动之下,市、区、街、社区(村)的四级督导体系日趋完善,各方向前一步、协同治理蔚然成风。

莲花河畔荒废电塔终于开启拆除模式。“多年未解的老大难都有相似的一面,就是横跨多个部门和企业,基层缺的就是协同,那我们就来协同。”市疏整促专项办相关负责人说,市区发改、城管作为主责单位,完成十几个部门的协商。从最初协商到制定方案,再到完成拆除,过去20年都拆不动的电塔只花了半年就拆除了。

基层治理思路之变街道干部上门问需求

老百姓诉求多,问题与治理方案直通市委市政府,让街道倍感压力山大的同时,也更加主动作为。“到群众中间去”,成为更多街乡镇干部的日常。

“小区没地方停车”“楼下快成垃圾场了,没人管”“我今年都82岁了,每天还得爬5楼,真受不了”……去年,姚永辉到所管辖的片区挨家挨户走了一遍,老百姓“毫不留情”的埋怨写满了笔记本。

真心话反映着广外的短板。广外街道有100多个居住小区,老旧小区超过四成,历史遗留问题多、基础设施薄弱、停车位严重不足、物业管理缺失。这些问题从过去一年多的12345热线数据中得到印证:物业管理、小区配套等和老旧小区相关的问题占到了前两位。

很快,居民从各个渠道反映上来的诉求有了回应。“我们这小区一直没人管,天上是乱七八糟的飞线,地上是杂乱无序的地锁,最要命的就是没电梯,上楼得歇好几次。”今年82岁的李国梁已经在红莲南里住了35年。去年,小区内两栋老楼成功加装电梯,同时建起了绿化公园,停车也有人管了。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