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晒蓝天背后的秘密之一:为何北京颜值爆表?

2017-10-12 10:28:42  北京时间    参与评论()人

78岁的郎立林在跟北京时间记者提起‘煤改电’以前的空气时,直接引用了一句俗语:“过去北京有句老话,叫‘刮风是香炉,下雨是墨盒子’,就是说刮风的时候出去一身满是灰,等到下雨那煤就变成了墨水。现在空气好多了,衣服领子也不黑了,过去领子出去就黑,落尘都落这了。”

郎立林住的地方不大,但整个冬天下来,也要用掉2000多块蜂窝煤。

“取暖烤火、做饭烧开水,离不开。我自己去拉,一车400块煤。”郎立林告诉记者,过去校场社区周围有几个煤场,近的有三五里地的距离,用板车拉一次煤前前后后要一个多小时,最后落得满身大汗。而到了2008年之后,随着煤场陆续关停,再用煤,要跑更远的地方。

80岁的胡尚仁1962年嫁到校场社区,在这里已经住了55年,婆家是独门独院,共9间房。由于家里房间多,胡尚仁家用的是一个三个火眼的大炉子,一到冬天,取暖的煤就摆满了北屋外的走廊,400块煤一车的蜂窝煤,至少要用掉9车。

            

胡尚仁手指的走廊墙边还存有当年蜂窝煤留下的印记(潘琦摄)

“麻烦。”一提起烧煤,胡尚仁脱口而出这两个字。

“一个火眼4块煤,烧完了就得换,一天搬进去多少煤,就得搬出去多少煤。有的煤不好,碎在炉子里,就得拿钩子钩炉灰,还有的刚夹出来就碎了,掉到地上,满屋子土。要是炉子灭了,还得拿煤球去换,非常麻烦。炉子也爱灭,今天不是你家灭了,就是我家灭了。”胡尚仁说。

但麻烦并没有换来更好的取暖效果。胡尚仁说,每到晚上九点一封火,屋子里就全凉了。“不封的话不行啊,一会就着完了,夜里老得看着,就是封火等到第二天一早起来,还得看火还着不着。“胡尚仁解释说。

如今,电采暖器每天晚上9点到早晨6点自动运行,和以前用煤的时候正相反,晚上整个屋子都是暖的。白天如果有太阳,屋里也不是很冷,要是觉得冷了也可以多开一会,用着比以前还舒心。

胡尚仁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原来用煤的时候,一个冬天要有八九千的花销用在取暖上。而改成电取暖之后,由于用的是谷电,每年用在取暖上的电费只要七八千,而且还能够报销三四千,等于比之前少花一半的钱。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