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2018全国两会 > 正文

再启历史新局的时代担当——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看新时代中国改革发展

2018-03-18 22:14:25  新华社    参与评论()人

问题背后,更难的则是对“变”与“不变”分寸的把握。

现实国情无可回避: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了,但具体到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群体,供给不足问题仍然存在。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表述,反映出党中央对中国国情的准确把握。”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说,既有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也有发展不足的掣肘,在不足之中,“量”的差距又与“质”的短板并存。

变的是社会主要矛盾,不变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定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最精辟的结论——

“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说,在不变中,又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这就是发展的唯物论,也是矛盾运动的辩证法。

新矛盾呼唤新变革

党的十九大开幕翌日,香港《南华早报》刊文指出:重新定义社会主要矛盾,暗示中国今后多年、甚至几十年的经济发展重心将发生变化。

步入新时代,面对新矛盾,发展,需要别开生面。

“落后的社会生产”聚焦的是发展,解决的是从不发展到发展的问题;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关键词还是发展,只不过此发展已非彼发展。

正如多年以前,邓小平同志所言: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

处在“发展起来以后”阶段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站在了破解难题的最前沿:“全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