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2018重阳节专题 > 正文

我们的节日·重阳|探访长寿之乡“不老屯” 聆听耄耋老人的人生智慧

2018-10-17 09:27:05  千龙网    参与评论()人

1

10月11日,远眺北京密云县不老屯镇车道岭村。千龙网记者梁泽瑛摄

在北京西北角,密云的山区里有个叫“不老屯”的地方。

传说很久以前,村里有个名叫王志的后生,以打柴为生。

一天,他在云峰山深处偶遇两位老者,二老鹤发童颜且边下棋边吃桃子,见王志在一旁观看就递上桃子,王志吃下仙桃返回村中,不觉山下已过了无数个春秋。

消息传开了,说村里出了个长生不老的人。从此,得名“不老屯”。

虽是传说,可“不老屯”乡亲们长寿可是“数据说话”。联合国对长寿区域的界定标准之一是:每百万人口中百岁老人达到75位,也就是万分之0.75。据统计,不老屯镇人口总数为2.3万,2018年9月,90岁以上的老人97人,其中有2位已过100岁,百岁老人占比接近万分之1。这里的老人勤劳、纯朴,很多老人还能经常下地劳作。

2018年重阳节前,记者一行来到不老屯,聆听耄耋老人的人生智慧。

C56V8273

赵桂珍奶奶聊起当下的生活喜笑颜开。千龙网记者陈健男摄

赵桂珍81岁

赵奶奶的院子,房檐上顶着的南瓜有黄有绿、院子里土豆花开得娇艳,偶尔从西边的棚子里传出几声鸡鸣,院子鸟笼里的鹦鹉也欢快地叫着。中午时分,搬个板凳,81岁的赵桂珍在院子里晒着太阳。

老人说她不爱坐车,也不喜欢搬到城里,楼房憋屈。儿女们每半个月回来一次,回来帮着干干农活,反倒是让他们老两口挺高兴的。

“四十年前,这个院子里只有三间小房,加外墙才九尺,挤着我们两口子和三个儿女,现在变成了六间,宽敞多了。”赵桂珍回忆以前的房子一下雨就漏,一漏只能拿各种锅碗瓢盆接住,晚上一家人伴着叮铃哐啷声就睡下了。

“那时候要啥没啥,一口大锅解决所有吃食问题。现在电饭煲、电饼铛……各种电器都有,做饭都不用点土灶,现在的孩子真是赶上了好时候啊。”

日子好了,国家有政策,村里可以申请六万八千块钱的盖房补助。老人的六间房也有些漏,但是她说:“房子也没大漏,只要不下雨就行,过年再说。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我们俩每个月有一千多块钱补助就够用,生活上过得不紧就行。”

记者离开的时候,老人的老伴儿开着电动三轮车从地里拉了刚从地里收的红薯回来,开车的技术很是娴熟。转身的工夫,老两口又一起忙活起来了。

我们的节日·重阳|探访长寿之乡“不老屯” 聆听耄耋老人的人生智慧

秋日里,赵奶奶家屋檐上的瓜熟了。千龙网记者张启新摄

0036

赵奶奶的老伴儿喜欢饲养小动物,这只松鼠在笼子里好奇的打量着今天的“客人”。千龙网记者张启新摄

C56V8399

午后,赵奶奶给家禽喂食。千龙网记者陈健男摄

C56V8207

任欣荣(右)和老伴儿向记者展示他的根雕作品。千龙网记者陈健男摄

任欣荣83岁

“结婚五六十年,我跟老伴儿从来没红过眼。前几年,老伴儿生了几场大病,儿子孝顺,前后后花了二十多万给看病,现在身体恢复得特别好。”任欣荣老爷子望着老伴儿喜笑颜开。

得知记者要来,老两口特意换上了鲜艳的衣服,还戴上儿子给买的蜜蜡和珍珠项链。坐在有些年代感的浅绿色皮质沙发上,边上是一家人多年来的合影,二老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了起来。

“七几年的时候,父母那辈医疗条件不好,生活没有保障,生病也没办法得到很好的治疗。现在不光日子好了,我和老伴儿一人每个月还能领到600多的补贴,够用,都不用儿女们再给钱。”

说着,任老爷子拿起手机向记者说:“孩子们教会了我用微信,现在出门像年轻人一样带着手机就行了,扫一扫就能付钱。”不仅如此,老人还让孙女教会了电脑购物,上网也没有问题。“现在科技突飞猛进,我们这一辈都显得跟不上时代了,但是活到老,学到老,即使学习得慢,也得努力呀。”

“心里痛快,没有负担。”聊起当下的生活,任老爷子很是满意。

说起业余爱好,老爷子拉着记者来到了“里屋”,向记者展示他的根雕作品。几件藏品中,一件形似恐龙的的崖柏根雕是他最得意的作品,阳光下闪着黄橙橙的光芒,看上面的纹理,外行也能判断出老人在上面花费了不少心思。老爷子说,这件作品七八年前就开始打磨,从不轻易示人。“这是你们来了,我才给你们看的。”老爷子得意地说道。

任老爷子的业余爱好是上山寻些石头、崖柏原料,拿回家琢磨。老奶奶喜欢溜弯儿,和村里人唠唠家常。

儿孙定期回来看望,家里的农活自己都能照料,老两口的生活过得幸福、知足。

C56V8231

任老爷子陪着老伴儿在村里散步。千龙网记者陈健男摄

C56V8450

秋天的午后,齐奶奶坐在自家苞米仓前讲述当下的好日子。千龙网记者陈健男摄

齐淑兰84岁

“56岁的时候我老头不在了,57岁就开始和孩子们住,他俩轮班儿,我大儿子小儿子一家各住一年。80岁的时候,我还哄重孙子呢,送他上幼儿园,就当遛弯了。家里的孩子都是我带大的。也算没白带,都好好长大成人了。”齐淑兰奶奶聊起儿孙,眼神中透着满意和自豪。

刚收回来的玉米棒子都溢出仓了,家门外一分地上种着绿油油的新鲜蔬菜,向日葵被摘下来后靠在墙角依然整齐地排列着晒太阳。午后,齐奶奶住的小院儿满是丰收的气息。

“七几年的时候要挣工分,养活家里四个孩子,能吃饱就不错了。现在多好,平常吃饭就跟过年一样,饺子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

“现在孩子们回来都大包小包拎吃的给我,都说奶奶,你想吃啥,给我们打电话,我给您买。”齐奶奶说,我也不想着他们惦记,就只要他们过好自己的生活,好好上班,别为非作歹,别给社会添麻烦就行。

老人家里种了苹果树、栗子树还有些谷物和蔬菜,两个儿子勤劳,日子丰盈。

“没时间喝水,就拿两个苹果走,这自己家树上的,尝尝!”回城的车上,记者掰开齐奶奶塞进兜里的苹果,咬进嘴里的那一刻“甜”!

我们的节日·重阳|探访长寿之乡“不老屯” 聆听耄耋老人的人生智慧

齐奶奶在自家门前几平米的土地上种上了白菜,绿油油的很是好看。千龙网记者张启新摄

我们的节日·重阳|探访长寿之乡“不老屯” 聆听耄耋老人的人生智慧

靠墙摆放的向日葵,瓜子颗颗粒大饱满。晒干炒熟后便成了一家人无聊打发时间的健康零食。千龙网记者张启新摄

C56V8480

齐奶奶喜欢养花,虽然没有名贵的品种,但在她的照料下,每株都生长的很茂盛。千龙网记者陈健男摄

后记:不管是曾经“要啥没啥”的困苦日子,还是现在老有所依、无忧无虑。几位耄耋老人的朴实言语表明他们对生活的认真与热爱。谈话间的乐观积极无不透露着对现状的知足,以祥和气质待人,这大概就是老人们穿过岁月长河的人生智慧。

(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为您推荐:

    重阳节传递孝爱文化

    2018-10-11 15:13:51 重阳 孝爱文化

    重阳节与《滕王阁序》

    2018-10-11 14:49:40 重阳节 滕王阁

    吃重阳糕

    2018-10-11 15:31:09 重阳

    重阳节习俗知多少?快来挑战一下吧!

    2018-10-16 21:51:01 中国青年网 重阳节 习俗 挑战一下

    让重阳节多点文化味儿

    2018-10-15 15:38:23 重阳节 文化

    专家:发扬登高志昂傲霜抗寒的重阳精神

    2018-10-16 16:51:01 老人 菊花 重阳节 茱萸

    【地评线】秦平:涵养文化自信,让重阳节更具时代价值

    2018-10-15 17:28:06 秦平 文化自信 重阳节

    敬老爱老 传承孝道(我们的节日·重阳)

    2018-10-17 07:46:01 爱老 重阳 活动 节日

    重阳节是如何从“登高节”变成“敬老节”的?

    2018-10-11 15:05:49 重阳节 登高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