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2016里约奥运会 > 正文

冬奥会12个场馆位于北京 11个为北京奥运“遗产”(3)

2016-08-22 06:10:11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北京)    参与评论()人

专家观点

赛后原有业态恢复是冬奥场馆设计关键

奥运场馆赛后利用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此前多届奥运会均有失败经历:1988年汉城奥运会主场馆连年亏损,截至2013年,亏损总额已达523亿韩元;2004年雅典奥运会期间,花费7.13亿英镑建成的奥运场馆现在大部分已经面目全非;悉尼奥运会也没有真正解决赛后利用问题。

首都体育学院教授、北京体育场馆协会副会长霍建新认为,衡量奥运场馆赛后利用成功与否,主要看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包括鸟巢、水立方和五棵松体育馆在内的北京奥运主要场馆,目前都实现了奥运会之前所设想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理念。鸟巢这个月初开始的阳光体育工程,让10万名中小学生进入鸟巢感觉北京奥运文化;水立方衍生品的开发也非常到位,而五棵松场馆则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开发运营,带动了周边的发展。

霍建新建议,在冬奥会筹办过程中,可以成立京津冀冬奥会场馆联盟,把专业人士引入场馆规划设计中,通过他们将专业思路带入冬奥会场馆设计建设过程,为以后的运营管理带来益处。此外,对于2022年冬奥会的场馆改建,霍建新认为,场馆临时建筑和固定建筑的分配和设计是关键,需有助于赛后恢复场馆的原有业态。本组文/本报记者赵婷婷

见习记者蒋若静雷若彤

关闭